研究创建乾坤网络精确求解多电子薛定谔方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商红慧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团队,将人工智能领域的Transformer架构与量子物理的基本方程相结合,发展了求解多电子薛定谔方程的乾坤网络QiankunNet。 薛定谔...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520
中高层大气波动耦合过程研究获进展 探讨固体地球、低层大气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是日地空间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核心研究主题之一。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合作,利用中国科学院...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260
活细胞纳米分辨成像探针研制获进展 在生命体系中,对生物分子进行原位且纳米尺度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揭示生命过程的复杂动态。然而,传统的荧光分子探针往往因亮度不足和光稳定性差,难以满足高时空分辨率下,追踪单个生物分子的需求。明亮且稳定的荧光...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380
研究揭示东北黑土区地下水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地下水是当地农业灌溉主要水源。因此,开展东北黑土区地下水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揭示其年际、年内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性,明确重点区域地下水储量关键驱动因素,对黑土区...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930
研究发现抗缺陷、可规模化的扩渗盐差发电新机制 盐差能作为一种清洁、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盐差能的收集方式主要基于反向电渗析(RED)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高离子选择性的膜材料以产生净离子流,因此,性能一直受“通量-选择性”博弈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630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云下蒸发对降水同位素影响及驱动机制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降水稳定同位素是解析区域及全球水循环的关键指标,广泛应用于古气候重建与水循环研究。然而,该区域气候干旱、空气湿度低,云下蒸发会显著改变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而影响同位素示踪...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690
研究揭示全氟烷基化合物对河口海岸环境微生物的影响特征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作为一类具有强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的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河口海岸生态系统中。近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唐建辉研究团队通过野外调查、微宇宙实验及多维度数据分析,系统...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1,1360
研究开发出高效环形RNA检测与定量工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高远团队与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开发出面向TB级转录组数据的高效环形RNA检测与定量工具CIRI3,通过反向剪接序列比对与跨样本整合算法设计,实现了...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550
植物分生组织水分感知和干细胞活性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杨卫兵研究组,揭示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通过表皮特异性ATML1-PIP2;5模块感知和响应环境湿度变化,进而调控干细胞活性的分子机制。该工作阐明了水分稳态在植物器...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860
新研究发现调控神经轴突退化机制 神经轴突损伤后,远离胞体的一侧发生渐进性串珠化、碎片化改变,进而崩解并被清除,这一病理过程被称为沃勒变性。NMNAT2是维持轴突完整性的关键蛋白,在神经损伤后快速耗竭而致沃勒变性发生,但在神经元中调控...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060
科研人员发布新型代谢产物鉴定工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合作,发布代谢产物鉴定工具DMetFinder。 药物及先导化合物在体内外的代谢过程往往十分复杂。传统解析依赖人工经验,耗时费力,还可能遗...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640
树蕨基因组多样性破译“活化石”植物亿万年演化之谜 桫椤科树蕨是蕨类植物中典型的古老孑遗类群,因古老的起源和独特的树形而备受关注。自侏罗纪以来,其宏观形态就高度保守,被誉为恐龙时代“活化石”。尽管形态演化缓慢,该类群却表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较强的环...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400
黑果枸杞基因组解析及果实颜色分化研究取得进展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用植物,果实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自然群体中同时存在黑果、白果和紫果等不同果色类型,其遗传关系及果实颜色分化的分子机制长期缺乏基因...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110
科学家揭示北极海洋如何在5600万年前加剧全球变暖 在5600万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该事件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但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始终是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850
FAST银道面中性氢巡天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新疆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银道面中性氢巡天启动试观测,基于新扫描模式获取的巡天数据取得新突...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20
科研人员开发出RNA基础语言模型 在真核生物中,RNA转录、剪接、翻译和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受到顺式调控元件、RNA结构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解析RNA多层次调控,对研究基因表达分子机制和设计RNA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调控复杂和数...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340
二氧化碳制可持续燃料研究获进展 借助绿色氢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航空煤油等可持续燃料。乙醇是化工基础原料及高能量密度的清洁燃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但是,相关的乙醇合成催化剂研发工作面临挑战。 前期,中国科学院上海...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90
从双黑洞的搜索到引力共振的核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使用斯隆数字巡天的积分视场光谱巡天项目(MaNGA)数据,探讨了星系中心双峰窄发射线的起源。在最初研究中,双峰窄发射线被认为是寻找星系中心双黑洞最有希望的探针之一;之...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420
碲化铋基塑性热电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碲化铋(Bi2Te3)基热电材料涵盖Bi2Te3及其与Bi2Se3和Sb2Te3形成的赝二元固溶体,在固态制冷、精准控温和局域热管理等方面已实现商业应用。但是,Bi2Te3基材料本征为脆性,外力作用下...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7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何宏辉、何永红团队合作提出新型偏振光学测量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何宏辉、何永红团队与牛津大学合作,在偏振光学研究领域实现突破。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光学斯格明子结构光场,开发出一套针对复杂偏振像差的高精度表征与校正方案,为生物医学成像与文物...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86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谭春燕课题组合作在细胞器与组织双光子成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光激活荧光探针(Photoactivatable Fluorophores, PAFs)因具备在活细胞成像中实现时空精确控制的优势,已成为研究细胞器动态、蛋白质运输及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工具。然...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910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龙笛获得2025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水文科学中期职业奖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正式公布2025年度荣誉名单,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龙笛获得水文科学中期职业奖(Polubarinova-Koc...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560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何新建实验室发现植物中介导组蛋白H3K4me3去甲基化的复合体 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组蛋白末端的共价翻译后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对调控基因转录、DNA复制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与组蛋白H3K4me3修饰常与基因活跃转录相关,而H3K27...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520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师生获得建筑智能开放BIM奖励计划2025年学生研究类大奖 近日,2025建筑智能(buildingSMART)秋季峰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会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建筑信息模型(BIM)课题组研究开发的BIMNet数据集:基于openBIM的扫描生成BIM数据集和...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03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团队与合作者报道单层和双层石墨烯声子色散的非绝热重整化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又称绝热近似)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基本假设之一,它基于电子和离子在质量和运动速度上的巨大差异,假设可以将二者分开处理。然而,当电子运动的能量尺度与离子振动的能量尺度相当时,绝热近似将...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62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坚团队在共轭高分子掺杂工程取得新进展 共轭高分子的掺杂工程是一种调节材料费米能级、提升载流子浓度和电导率的关键方法,被广泛用于提高各类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热电发电机等。而相比众多成熟的p型掺杂方法...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000
北京大学张志勇-彭练矛团队在阵列碳纳米管太赫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第六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射频器件提出了更高频率、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要求,传统硅基晶体管在尺寸缩减过程中,高频性能逐渐饱和,难以满足太赫兹频率的应用需求;三五族材料则受限于CMOS架构难以实现,在集...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860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宋柏团队揭示单原子层二维无定形材料奇特热输运性质 无定形材料因其原子排布长程无序的结构特征,往往展现出与晶体截然不同的物性,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早已成为先进制造、高性能芯片、高温热防护等诸多重大需求领域的核心基石。精确解析无定形材料的原子结构,是...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780
上海交大张建文团队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荣获IEEE工业电子学会TIE期刊杰出论文奖项 近日,IEEE工业电子学会(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IEEE IES)发来贺电,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张建文研究员、周剑桥副研究员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和通...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670
上海交大叶芳伟课题组首次观察到光的“二维网络和分叉”奇观 背景:光的分支流 当水流过不平整的河床时,会自然分叉成多条支流,形成树枝状的结构。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光、电子等波的传播过程中——当它们穿过一个略有起伏的“不平整”环境时,也会自动汇聚成一道道明亮的“光...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