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层大气波动耦合过程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一场罕见的环形重力波横扫巴西南部,持续10小时、振幅高达24%,究竟由什么引发?科学家揭开了低层雷暴如何“遥控”中高层大气的神秘机制。通过双通道气辉观测与卫星数据,研究首次清晰捕捉到从对流层直达热层的跨圈层波动耦合过程,并发现背景风场如何像滤网般调控波动传播。更关键的是,研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观测误差:热层信号竟常被中层辐射污染误导!这一突破不仅证实了“自下而上”的大气耦合路径,更为全球空间天气预测提供了全新视角。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探讨固体地球、低层大气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是日地空间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核心研究主题之一。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合作,利用中国科学院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的巴西圣玛丽亚观测台站双通道气辉观测系统,结合卫星探测,于2023年9月17日至18日在巴西南部区域同时观测到中间层顶和热层大气强烈的环形重力波事件(CGWs)。该波动现象持续达10小时以上,振幅扰动达24%,波心移动超过400公里。GOES-16卫星观测发现,CGWs由快速移动的低层大气超强对流系统激发产生。该CGWs的持续时间、波动振幅及波源移动速度较为罕见。

研究显示,南半球春季平流层较弱的背景风场,是促使CGWs从低层大气传播至中层顶区域的关键因素,而热层大气的东向背景风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CGWs的垂直波长,进而产生观测上的不对称性。这表明,背景风场影响大气重力波传播的滤波机制,深化了科研人员对中高层大气波动传播物理过程的理解。

研究还发现,热层大气中的630.0 nm气辉辐射观测受到OH波段辐射污染的现象。研究认为,仅靠630.0 nm波段的观测较难辨别信号的污染问题,导致此前研究将中层大气重力波错误地解释为热层现象。而OH层和OI 630.0 nm层的双层观测,可识别并剔除由OH气辉辐射泄露造成的虚假信号,进而可以确认热层大气重力波真实的传播路径和跨圈层耦合过程。

上述研究揭示了南美超强雷暴系统引发的地球大气跨圈层强烈耦合过程,为地球空间“自下而上”的耦合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气化学与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

中高层大气波动耦合过程研究获进展

GOES-16卫星10.3 µm云顶亮温图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