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鼎湖山,三代科学人

鼎湖山俯瞰。谢震霖/摄 科研人员在处理植物标本。谢震霖/摄 鼎湖山桫椤。谢震霖/摄 鼎湖山木棉树。谢震霖/摄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他的脚步很轻,但每一步都踩得扎实。19...
2天前
010

“老西藏”余成群

2023年1月,余成群赶赴西藏林芝参加研讨会途中。受访者供图 “你怎么还在北京?”电梯门打开,同事的声音打破了余成群的思绪。就在刚刚,他还在电话里指导西藏农牧民饲草种植技术。一时间,他也有些恍惚,自己...
2天前
010

哪怕自己垫钱,他们也要做好产业化

聚乳酸生产车间。长春应化所供图 春天的贵州,微风不燥。烟叶地里,农民起垄、覆膜春耕忙。 技术员小叶拿来一批新地膜,兴致勃勃地向大家推广、介绍。去年他亲眼见证了这款地膜的神奇之处。“使用这款地膜,不需要...
2天前
010

在微观世界突破极限,去“无人区”点亮星光

极限尺寸纳米金属团队研讨工作。受访者供图 看似普通的金属里,藏着一个由无数微小“积木”搭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积木”就是晶粒。在发丝万分之一粗细的微观战场,中国科学家正用纳米“积木”重塑金属命运。 在中...
1周前
040

勇攀超导强磁科研高峰

图为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磁体。 图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无液氦高场强磁装备团队。受访者供图 从32.35T(特斯拉)极高场超导磁体,到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再到多种无液...
2周前
070

薛天:探索光与生命的奥秘

薛天(右二)与团队成员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光,是生命体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介质和工具。对科学家而言,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深刻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周前
080

协同育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印刻”专版特整理三组稿件,分别从爱国奉献(相关报道见中国科学报2月28日第4版)、创新求实(相关报道见中国科学报3月28日第4版)、协同育人...
3周前
0100

险些命丧澜沧江,这位老院士70年专注研究一条鱼

曹文宣 水生所供图 澜沧江的激流在脚下咆哮飞卷,一根溜索横跨于数十米高空。 一个年轻人正借助惯性沿溜索飞驰过江,突然,溜壳一震,溜槽脱离了索道,歪向一边。与竹编的溜索直接摩擦的,只有两条细长的皮带。皮...
3周前
0190

星辰为伴 “考古”银河

赵刚(右三)和科研人员在讨论中。科研团队供图 作为我们的家园,银河系是如何形成的?银河系乃至宇宙中的各种元素又是如何起源并演化至今的? 带着这些宏大的命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3周前
0160

乔旦:扎根西部,这里有我的梦想

乔旦 受访者供图 “我觉得我们女性科技工作者,有着坚韧的毅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的实验室里,研究员乔旦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专注于摩擦化学与润滑...
3周前
0170

陈立泉的“冒险”之旅

开栏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新时代,中国科学院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切实担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光荣使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征程中创造出一项项杰出科技...
4周前
0180

陈凌:探脉山河,享受一路美景与荆棘

做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陈凌真是太喜欢了。炙热的沙漠、起伏的山谷、山间的白云、溪边的野花……生命的维度在与大自然的一次次互动中拓宽了。 陈凌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研究员...
1个月前
0260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人区”

“我要把中国的量子学科建起来,把中国量子发展缺失的那20年给补回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44年前的这个决定,让他走向了开拓并奠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道路。 虽已进入耄耋...
1个月前
0210

化身做虹桥 光启强国路

图为1962年10月王大珩(左)与学生蒋筑英在一起讨论问题。视觉中国供图 人物简介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应用光学家、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曾任中国...
1个月前
0180

创新求实,为中国科学事业奠基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印刻”专版特整理三组稿件,分别从爱国奉献(相关报道见中国科学报2月28日第4版)、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等方面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不同维度,每组精选...
4周前
0250

国际前沿舞台上的绿色化学“女团”

科研团队合影。化学所供图 今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研究员刘志敏不断迎来好消息。 2月,她获得了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颁发的“2025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
1个月前
0130

他们争分夺秒,打造时间竞赛的“B计划”

2024年9月30日,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长波授时台试发播成功。授时中心供图 卫星信号主宰现代生活,如果它被破坏了怎么办?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在2024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疑问。 该文指出,全球定位...
4周前
0170

郑平:为了科研理想,愿做快乐“陀螺”

郑平 受访者供图 “工业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前沿科技之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作为在该领域工作几十年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
1个月前
0210

牧星的她

刘玉荣、胡晓彦、魏明月(从上至下)。廖江衡/摄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有一群“牧星人”,每天24小时无间歇地“照顾”着天上的空间科学卫星,将它们调整到最适宜开展科学观测的状...
1个月前
0130

李婧:探寻“间隙”中的宝藏

开栏语 在新时代征程中,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作出贡献。近日,中国科学院共计10名个人、5个集体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
1个月前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