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欣:因为喜欢,所以无畏

齐欣 受访者供图 “妈妈,你是中国科学院的,又是学物理的。我物理学得不好,会不会让你觉得失望?”获得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之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高级工程师齐欣,突然被女...
2个月前
53,1350

他在微观世界当“守镜人”

赵阳 大连化物所供图 在材料科学的浩瀚海洋中,有一群人痴迷于探索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世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球差电镜分析测试工程师赵阳,就是其中一位“守镜人”。 “科研生...
2个月前
02,8780

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先驱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一个人在6平米的陋室、病痛缠身的绝境中,依然执着演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公式?他用2页手稿撼动世界数学界,以“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推进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国际誉为...
2个月前
02,8420

探索至真至美的数学世界

席南华在作数学科普讲座。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席南华,1963年生,广东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2005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上海...
2个月前
02,8280

北斗“铸星人”:用中国精度织就苍穹智慧网

团队成员在做卫星单机信息流桌面联试工作。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苍穹之上,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织就一张智慧之网。其中,有14颗“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研制的。北...
2个月前
02,8280

重压之下,他们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中科科仪的员工在操作仪器。受访者供图 “做无差错能手,向零缺陷迈进”“工艺巧于微末之处,精品出于毫厘之间”。 走进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科仪),类似标语不断出现在楼梯台阶上、走廊转角处...
2个月前
02,7960

国家时间基准,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郭新兴(左二)和同事对光纤时间传递设备进行出厂测试。国家授时中心供图 在构建国家时间基准、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过程中,一条条穿越山河的光纤,如同精密的时间神经,连接着太原、石家庄、北京...
2个月前
02,7660

王守觉:一生求新只为摆脱“洋拐棍”

王守觉 半导体所供图 改革开放后,国内曾一度热衷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而忽视自主创新研发。在中国电子学会的一次年会上,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针砭时弊,在报告中贴出了他以《西江月》词牌填写的一首词作...
3个月前
02,7220

他们主动请缨,做重要的“国家事”

文章导读 在茫茫太空中,天问二号如何跨越数亿公里精准抵达目标?秘密就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手中那根无形的“风筝线”——自主攻坚的VLBI测轨技术!这支团队20年来创下探月任务“八战八捷”传奇,更让我...
2个月前
02,7200

三十年热忱,照彻智造路

徐志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一代代中国科学院人的爱国情怀激励我们不断奋斗,我们将科研工作始终定位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产线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徐志刚在接受...
2个月前
02,7030

杨锐:钛铸强国器

杨锐 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号载人球舱在10909米深海顶住2000头非洲象般的压力,长征五号氢泵叶轮在-253℃超低温下以超音速旋转,C919大飞机国产发动机的钛铝叶片划破长空……这些“大国重器”的...
2个月前
02,6780

精工毫厘间 守护“太空之眼”

“能够获得这份荣誉,我们倍感幸运,这是对团队多年来努力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攀登技术高峰,服务于更多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光学精密仪器研制技术与工艺团队负责人薛辉说...
2个月前
02,6580

钱临照:在战火中淬炼科研利器

1937年冬的北平,寒风裹挟着日寇铁蹄的轰鸣。在东皇城根甲42号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室里,31岁的钱临照正与同事们将精密仪器拆解装箱。此刻,这座承载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希望的科研重镇,已处于日军包围...
2个月前
02,6310

侯亚梅:在天南海北书写“石头记”

侯亚梅(左)在野外发掘中测量记录和收集标本。受访者供图 从海南儋州到白沙,车程将近3个小时。一路上,窗外都是浓烈的绿色,热带雨林中的各种动植物合奏出热闹的交响曲。终于,车速渐缓,又扎入一片橡胶林——海...
2个月前
02,6150

杨维康:睡在车底的科学家

科研人员夏天睡在车底。受访者供图 “你猜,它们在干吗?”新疆天山北麓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内,几个人趴在望远镜后窃窃私语。 发问的人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杨维康,而...
2个月前
02,5880

青年创新先锋队勇闯“强磁场”

“磁场强度每提升1特斯拉,都好比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来源。”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水冷磁体负责人房震常激励年轻同事的话语。 36岁的房震...
2个月前
02,5780

江河清:以“膜法”革新叩响低碳大门

江河清(中)指导团队成员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当“双碳”目标成为时代命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战略选择,更关乎人类未来。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兼具催化和分离功能的催化膜,是电解水制氢...
3个月前
02,4890

孔洁:20年,在星辰大海中坚守自己的方向

孔洁在“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飞行件交付前留影。近代物理所供图 “在大西北坚守的20年里,幸福对我而言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每一次攻坚克难后的满足与喜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
2个月前
02,4620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文章导读 他放弃攻读博士,毅然回国;没有计算机,就靠手摇计算器算出火箭弹道;他主持设计中国首枚运载火箭,却默默无闻数十年。14岁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一生践行“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的誓言,从探空火...
2个月前
02,4410

从零到国际领先,自力更生铸利器

2015年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4个研究中心的科研骨干齐聚一堂。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的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国际重离子领域急需一台低...
2个月前
0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