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插到底”,他们“追光”前行

太阳X射线-极紫外成像仪 4米碳化硅反射镜研制团队。长春光机所供图 “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设大军里真正的排头兵。这个排头兵不仅是要找一条路,还要披荆斩棘,让后面的建设大军能够跟上来。”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
2个月前
0920

怀科学报国志 干惊天动地事

晚年的钱三强在办公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父亲钱玄同为钱三强书写的“从牛到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钱三强在法国法兰西学院用可变压力云雾室做实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钱三强(右)回国...
6个月前
0920

郭燮贤:始终追求“站在前面”

郭燮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 1996年,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召开,现场人声鼎沸,一个大家都以为不会见到的人出现了。他走路有些颤颤巍巍,身上背着氧气袋,可说起“催化”却能娓娓而谈。他就是中国...
6个月前
0900

雷加强:给沙漠“把脉问诊”

雷加强 受访者供图 他跟沙漠打交道41年,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沙漠腹地的震撼;他将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
6个月前
0900

“追光”科研人在极微观处践行青春承诺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惠丹丹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五一”前夕,当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数百平方米布...
3个月前
0890

师昌绪:做人、做事、做学问

郝红全与师昌绪(右)合影。吴晓东摄 10年前的11月10日,师昌绪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师昌绪先生是材料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中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奠基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先生曾在很多场合讲他对做...
6个月前
0880

星辰为伴 “考古”银河

赵刚(右三)和科研人员在讨论中。科研团队供图 作为我们的家园,银河系是如何形成的?银河系乃至宇宙中的各种元素又是如何起源并演化至今的? 带着这些宏大的命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4个月前
0860

集智攻关 挑战“极”致“目”标

星空下的“极目一号”。 浮空器团队成员在高原上搬运未充气的浮空器。 部分科考队员在“极目一号”浮空器前合影。 在珠峰大本营利用系留气柱进行观测试验。 正在充气的“极目一号”浮空器。 锚泊状态下的“极目...
6个月前
0860

力压普京的男人!985教授,更新简介

“本人现实生活中幽默感十分有限,对于想听段子的同学,很有可能让你大失所望;本人基本没有博士名额,已经不被评为博导很多年。”近期,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胡金牛更新后的个人简介再度引发关注。 2022年...
6个月前
0860

陈立泉的“冒险”之旅

开栏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新时代,中国科学院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切实担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光荣使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征程中创造出一项项杰出科技...
4个月前
0850

李林:爱笑爱美爱科研    

李林与丈夫邹承鲁。邹宗平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的院士墙上挂着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满头银丝、戴着金丝边框眼镜的女科学家开怀大笑,让观者如沐春风。 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
6个月前
0840

李可:听懂海洋生命的“暗语”

李可(左)在指导实验。海岸带所供图 清晨的海岸,浪花拍打着礁石,海风夹杂着咸湿的气息,李可带着学生蹲伏在海滩上。他们穿着防水靴,手持小刀和软毛刷,仔细寻找海星的栖息迹象。李可轻柔地用刷子将海星从岩面拨...
2个月前
0830

应崇福:做燃到最后依旧笔挺的烛芯

应崇福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供图 “我敢碰从来没碰过的东西,我大概有这个天分。”回顾初探超声学研究领域的历程,中国超声学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应崇福这样写道。 他有一个关于科研的“搭窝棚”论,认为...
6个月前
0830

匡廷云:一生只为“追光”

图片由记者王小龙制作 不久前,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牵头的“真核生物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
6个月前
0820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

专家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这些改变中国样貌的工程师】 与“中国天眼”来一次“亲密接触”,太不容易。 从贵阳一路向南,驶上盘山公路,至少要翻过五...
6个月前
0820

最新!颜宁,获奖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表彰名单。南都记者注意到,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现场。 南都此前报...
6个月前
0820

郑平:为了科研理想,愿做快乐“陀螺”

郑平 受访者供图 “工业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前沿科技之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作为在该领域工作几十年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
5个月前
0810

汪景琇:执着探索太阳的奥秘

汪景琇在查阅资料。记者 刘涓溪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要持续...
6个月前
0810

科学兴国 矢志不渝

竺可桢 1963年9月,竺可桢(左二)等在宁夏视察沙坡头地区植物固沙试验基地。作者供图 2024年2月7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副院长竺可桢逝世50周年纪念日。竺可桢1910年留学美国,1918年在哈佛大学...
6个月前
0810

季羡林:今天抄了一天毕业论文,手痛

提到季羡林先生,你的印象是什么? 1、“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佛学家,社会活动家; 3、掌握多门外语技巧,“英德梵俄法巴利吐火罗文”统统不在话下; 4、千...
2周前
0800

李振声:大国粮仓的“科技脊梁”

李振声 遗传发育所供图 璀璨灯光下,如簇鲜花中,他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成为中国第10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维护...
6个月前
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