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勋级女科学家!四次落选中国院士,却被美国评上,但她仍选择坚守在中国…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每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国籍,不少科学家在追求更高层次学术造诣时,会选择去发达国家深造。这些国家为了留住人才往往会提供优厚的待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30
“上天的仪器,不能出现任何故障” 宋克非在调试设备。受访者供图 20多年前,有个小女孩在学校门口等妈妈来接自己,从白天等到天黑。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立即笑着跑到跟前说:“妈妈,我哪儿都没去就在这儿等你。” 20多年后,小女孩即将获...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30
院士坚决拒绝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国务院设立,是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 学者风采#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院士 3个月前0320
张振华:在青藏高原追逐科研梦的铿锵玫瑰 2023年3月,张振华在阿尼玛卿山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高耸的雪山、绵延的草原、呼啸的风声,还有一群女科学家。她们扎根青藏高原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20
他用10年科研马拉松追上对手 王帆(左一)、卓彦(左三)、胡一南(左四)与头戴穿戴式原子磁力计脑磁图的受试者(左二),在传统脑磁图(上方圆柱状设备)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历经10年,王帆终于看到了这场“科研马拉松”的曙光。 2012...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20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组火了 前言:吃瓜系列的第一次“好瓜”,好导宣传和赞扬!!! (我大概看了三遍,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初看:比较快速的浏览,初始的印象仅仅是,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对学生很不错呀) (第二次看,相对细致的浏览... 学者风采# 宋延林 3个月前0310
“科研人员在前线,我们在一线” 高少鹏介绍实验流程。戚金葆/摄 形状各异的灰白色设备排列在一起,像一条卧龙盘踞在一个约30平方米的超级洁净间里。这里的噪声至少有80分贝,对话必须靠吼才能听见。 岳雅慧坐在狭窄的控制室里操控着这条“卧...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10
夏培肃:为中国“芯”甘为人梯 在男性研究者居多的计算机领域,夏培肃女士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很多行业大咖尊称她为“夏先生”。 她曾和冯·诺伊曼在同一所学校深造,却坚持回国,走上了开拓中国计算机技术之路,并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年前0310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供图 “我这一生与星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星’。”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这样表达他的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10
韩福生:“嫦娥钢”产自“科学岛”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10
武汉大学刘立鸿教授获首届Wiley新锐科学家奖-生命科学奖项 (通讯员董美玲)3月5日,Wiley新锐科学家奖名单公布,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立鸿教授从500多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新锐科学家-生命科学奖项。 Wiley新锐科学家奖项设立于2024年,旨在...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00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刘毅:洞见拓扑之美 在现代拓扑学中,流形是研究的对象之一。三维流形的有限复叠,则是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刘毅获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成果。今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刘毅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 学者风采# 国家自然科学奖 3个月前0300
蒲吉斌:为“大国重器”披“铠甲” 蒲吉斌(中)与团队研讨技术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工作到后半夜,好不容易躺在折叠床上休息,却根本睡不着。闭上眼睛,脑子里还是涂层研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00
中国最火“神仙”教授,来自这些大学! 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28岁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近日,拥有“开...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00
刘永坦:勇闯中国雷达“无人区” 1998年1月,刘永坦(前左一)在雷达实验站和研究人员一起观察分析 。 耄耋之年的刘永坦(坐者)仍然带领团队做科研。 1980年4月,刘永坦参观英国伯明翰植物园。 刘永坦在实验室工作。 1997年8月...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00
星耀武:下“笨功夫”解读植物演化密码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300
郭爱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郭爱克 朱献东/摄 84岁的郭爱克早早地走进办公室,一如往常。 狭长的办公桌上,高高地垒着两摞书,其中尤为醒目的是一本厚厚的《新德汉词典》。37岁时,根据中德科技交流协议,郭爱克被公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郭宪光:走过荒漠探蜥蜴 2015年8月,郭宪光在新疆调查沙蜥。受访者供图 1995年的毕业季,22岁的郭宪光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是兰州皋兰山上的密点麻蜥。那时,由于采样范围有限,分析并不深入。 2006年,33岁的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戴立信:“60岁学吹打”的“不知足”人生 戴立信 上海有机所供图 60岁的时候重新开启事业,还来得及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的答案是,可以。 1984年2月,已近花甲之年的戴立信辞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的行政职...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黄葆同:勇闯归国路 筑基高分子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王小龙制作 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格外醒目:黄葆同因申请回国曾遭美国当局无理拘禁。自此,黄葆同的名字和他冲破险阻、艰难归国的历程开始为国人所知。 1947...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科学兴国 矢志不渝 竺可桢 1963年9月,竺可桢(左二)等在宁夏视察沙坡头地区植物固沙试验基地。作者供图 2024年2月7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副院长竺可桢逝世50周年纪念日。竺可桢1910年留学美国,1918年在哈佛大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施炜雷:挑灯夜战只为找到“微弱信号” 施炜雷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供图 施炜雷经常挑灯夜战。 初秋的一个夜晚,施炜雷满脸沮丧地找到好友兼领导——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副主任李豫东。李豫东知道除了一件事以外,没有什么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90
23篇SCI,影响因子逾300,年轻博士拒绝百万年薪,归国建立独立实验室! “五四”青年节时,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成坤教授的日程中,没有远足、访友的计划,他安排了继续留守校园,全身心投入实验室的搭建工作中。这位学成归来的博士后,今年才33周岁,在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不... 学者风采 2年前0290
厦大上榜!2024全球前0.05%顶尖学者名单发布 近日,国际学术机构ScholarGPS(以下简称“机构”)发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学者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s)。厦门大学11名学者入选近五年榜单(Highly ...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0
王立鼎:国外没做到的技术,他凭什么先做出来 王立鼎磨削标准齿轮。 A级精度剃齿刀。 AA级插齿刀(m4)。 王立鼎(左)与徒弟一起磨削齿轮。 王立鼎家的菜园丰收了。 王立鼎绘制齿轮图。 冬日的长春,滴水成冰,哈出一口白气仿佛都要冻上。远处一个人...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0
王钰: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王钰(左)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透明的纸,火苗烧不穿的布,如棉絮般轻软的陶瓷……在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钰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许多“不寻常”的神奇材料。“一种材料的结构改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80
从海子山出发! “拉索”项目全景。高能所供图 开栏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80
郑哲敏留下的“爆炸传奇” 郑哲敏 力学所供图 “我从旧时代走过来,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很简单的想法。”10月2日是两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的百年诞辰。在近期举办的纪念活动上,郑哲敏的人工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80
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 师昌绪(1920—2014),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 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8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让中国高温超导研究跻身国际前列 赵忠贤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超导电性是重大科技前沿,有望为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变革。在人类开展超导研究的百余年中,出现过两次高温超导重大突...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