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生:借一篇错误论文给学生上特殊“科学课”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王小龙制作 人物简介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2018年8月19日),著名物理学家、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 学者风采 6个月前06850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人区” “我要把中国的量子学科建起来,把中国量子发展缺失的那20年给补回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44年前的这个决定,让他走向了开拓并奠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道路。 虽已进入耄耋...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6760
实干出利器 技物致深空 部分团队成员合影。受访团队供图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几乎每艘飞船都会搭载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团队的实验组件或实验单元... 学者风采 5个月前06620
扎根青藏高原的藏药赤子 魏立新(右一)在实验室跟学生交流。本报记者 张鹏 摄 魏立新朝办公楼走去。利落的寸头,军绿色的冲锋衣,笔直的身躯走起路来呼呼带风。 32年前,这个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山西小伙儿也是这样走进中国科学院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6400
牧星的她 刘玉荣、胡晓彦、魏明月(从上至下)。廖江衡/摄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有一群“牧星人”,每天24小时无间歇地“照顾”着天上的空间科学卫星,将它们调整到最适宜开展科学观测的状... 学者风采 6个月前06190
化身做虹桥 光启强国路 图为1962年10月王大珩(左)与学生蒋筑英在一起讨论问题。视觉中国供图 人物简介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应用光学家、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曾任中国... 学者风采 6个月前06050
科学兴国 矢志不渝 竺可桢 1963年9月,竺可桢(左二)等在宁夏视察沙坡头地区植物固沙试验基地。作者供图 2024年2月7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副院长竺可桢逝世50周年纪念日。竺可桢1910年留学美国,1918年在哈佛大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6000
基因“探险家”和进化“匠人”的双向奔赴 张勇 王皓毅 受访者供图 2017年的北京,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学术年会早已散场,园区里只剩下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还在热烈地交谈着。 他们是基因编辑专家王皓毅和进化... 学者风采 4周前05990
胡晓珂:登高必自 初心不改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5180
黄葆同:勇闯归国路 筑基高分子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王小龙制作 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格外醒目:黄葆同因申请回国曾遭美国当局无理拘禁。自此,黄葆同的名字和他冲破险阻、艰难归国的历程开始为国人所知。 1947...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5140
“加速”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LEAF团队,为国之重器潜心研究、持续攻关,研制出的LEAF装置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团队成员在做研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4910
李家洋:国家需求植根于我的思想深处 李家洋在江西省上高县查看双季早粳稻长势。冯丽妃/摄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何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创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凭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890
“九章”幕后功臣尤立星:让国产科研仪器“有用且好用” 尤立星 受访者供图 近日,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 “九章”背后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功臣。他虽然不被大众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740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副教授李瑞远入选2025年度“空间数据智能新星学者” 近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李瑞远凭借其在空间数据智能领域的突出贡献,从海内外未满36周岁的华人学者中脱颖而出,入选2025年度“空间数据智能新星学者”。此次评选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 学者风采 5个月前04500
王守武:为中国半导体奠基的“大王先生” 王守武(1919—2014) 1979年,王守武(左一)与研究人员在超净线工作。 1949年,王守武、葛修怀夫妇在美国普渡大学。 1979年,王守武在调试探针台。 2009年12月,葛修怀90岁生日时...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470
陈晓亚:与植物相伴40年 陈晓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和研究人员研讨。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陈晓亚在人工气候室指导学生。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陈晓亚(前)在三亚棉花南繁基地观察实验材料。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陈晓亚,1955年8月生...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430
郭燮贤:始终追求“站在前面” 郭燮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 1996年,第八届全国催化会议召开,现场人声鼎沸,一个大家都以为不会见到的人出现了。他走路有些颤颤巍巍,身上背着氧气袋,可说起“催化”却能娓娓而谈。他就是中国...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4380
追梦星海 捕捉宇宙“焰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310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张鑫 受访者供图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 “最近十几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底’。我们做了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310
汪景琇:执着探索太阳的奥秘 汪景琇在查阅资料。记者 刘涓溪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要持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260
刘文柱:做解决国家大战略问题的科研 刘文柱 受访者供图 “真正解决实干中的问题,满足国家最紧迫的需求。”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刘文柱不变的初心。 年仅34岁的刘文柱已专注太阳电池研究12年...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130
邹承鲁:“直言的科学家”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040
中国功勋级女科学家!四次落选中国院士,却被美国评上,但她仍选择坚守在中国…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每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国籍,不少科学家在追求更高层次学术造诣时,会选择去发达国家深造。这些国家为了留住人才往往会提供优厚的待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4030
李林:爱笑爱美爱科研 李林与丈夫邹承鲁。邹宗平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的院士墙上挂着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满头银丝、戴着金丝边框眼镜的女科学家开怀大笑,让观者如沐春风。 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950
夏培肃:为中国“芯”甘为人梯 在男性研究者居多的计算机领域,夏培肃女士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很多行业大咖尊称她为“夏先生”。 她曾和冯·诺伊曼在同一所学校深造,却坚持回国,走上了开拓中国计算机技术之路,并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940
张晓东:从工艺员到科研骨干 张晓东 苏州纳米所供图 2009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纳米加工平台正式对社会开放服务,急需运维工作人员。 那一年,张晓东硕士毕业,甫一加入苏州纳米所,就一头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760
师昌绪:做人、做事、做学问 郝红全与师昌绪(右)合影。吴晓东摄 10年前的11月10日,师昌绪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师昌绪先生是材料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中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奠基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先生曾在很多场合讲他对做...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760
他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一座“灯塔” 李振声在观察小麦籽粒。遗传发育所供图 “我的父亲穿得总是非常简朴。有一次,他前往东北参加一个国家小麦会议,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同行者。那位同行者看他穿着一身浅咖啡色的工装,以为他是工作人员,就让他帮忙提...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750
肖文交:逐梦新疆这片沃土 肖文交在天山开展野外考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供图 巍巍雪山,茫茫戈壁,新疆艰苦的环境给探索者带来了极大挑战。 对于沉积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来说,这片荒凉外表下蕴含丰富科学宝藏的土地是他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720
弹道烽火砺赤胆 破壁求索为家国 “我做事都不合时代的……打击我不怕,打击就打击,对国家有益处我就做。”这段话,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生前留下的一段影像。白发苍苍的她身着简朴的毛衣和马甲,对着镜头说出了这句凝结着她一...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