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作:踏遍三江之源 守护“高原精灵” 张同作在办公室查阅文献。 本报记者 张蕴摄 2025年伊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同作带领团队,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6种青藏高原特有食草动物开展肠道...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扎根科学岛 逐梦“种太阳” 世界首台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EAST。等离子体所供图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一座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小岛——科学岛上,一项创纪录的实验正在开展。40多年来,可控核聚变这一人类清洁能源的终极梦想...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夏培肃:被刻在国产芯片上的“计算机女神” 夏培肃1946年在国立交通大学留影。 1999年国庆50周年夏培肃与李国杰在天安门观礼台。 1950年在英国爱丁堡夏培肃和丈夫杨立铭合影 。 夏培肃和研究生胡伟武讨论问题。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出身教育...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袁承业:把自己做小 把事业做大 袁承业 上海有机所供图 1943年初,东北大学经济系的学生袁承业作了一个决定,退学重新备考化学专业。 半年前,18岁的袁承业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东北大学化学系的保送名额。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业基础,他又参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谢毓元:一生践行忠恕之道 2003年,谢毓元在实验室。上海药物所供图 纪录片和传记里,他一次次讲述自己从一个化学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出治病救人的药物的经历。终其一生,他都在用行动阐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忠于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池志强:从地下党到学术泰斗的传奇人生 池志强 上海药物所供图 1924年11月16日,一个男孩降生在浙江省湖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他之前,家中已经有两个女孩,名字分别是“志诚”“志立”。现在,这对夫妻看着襁褓中健康、活泼的婴儿,决定为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谭贤君:快乐的“地下工作者” 谭贤君 受访者供图 西藏林芝,波密县扎墨公路旁,岗日嘎布山巍峨耸立,山脚下的嘎隆拉隧道如同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缓缓通向曾长期“与世隔绝”的墨脱县。 这里,正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刚刚!颜宁,获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据中国新闻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当地时间5月14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5位获奖者。中国科学家颜宁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5月28日举行。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清华大学...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施一公,最新演讲! 北京时间4月6日晚上9点,耶鲁北京中心。 美东时间当天上午9点,耶鲁大学。 相隔一片大洋和12个小时的时差,第十届耶鲁中美峰会开启。本次峰会以“行稳致远,合作共赢 Forge a Shared Fut...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她,一个世纪的传奇 何泽慧 研讨会开始前,人们聚集在幕布前。高能物理所供图 3月16日,周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物理所)主楼前,巨大的红色幕布上印着一位白发老太太的照片。 聚集于此的长者和年轻人,都称...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付玉喜:总是选择最难的那条路 付玉喜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见面,付玉喜就猜到了记者的来意,主动聊起阿秒光源大科学装置的最新进展。 付玉喜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李洪钟:深耕流态化 厚积展“洪”图 1965年,李洪钟在母校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前留影。 1981年,李洪钟(右二)硕士毕业时和导师郭慕孙(右一)在一起。 1988年,李洪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在他设计与安...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张瑞永:潜心研究,让微生物告诉我答案 张瑞永在实验室进行菌种纯培养实验。受访者供图 能否利用充足的海水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瑞永的显微镜下,那些看似渺小却潜力巨大的菌株藏着一切有关微生物与海水问题的答案。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张永亮:在最高最冷的地方采冰芯 2020年,张永亮在阿尼玛卿山5800米垭口钻取冰芯。 2004年,张永亮(左一)等参加第21次南极科考。受访者供图 “在最高、最冷、最危险的地方做最苦的事。”回顾自己二三十年来的工作,张永亮用了“四...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毛方园: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 毛方园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CT实验室扫描标本。受访者供图 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毛方园时,她刚从内蒙古野外考察归来。短暂的停留后,她又将奔赴下一个考察地点。整个夏天...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洪义麟:斑斓世界里的追光者 洪义麟 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洪义麟,是一位衍射光栅研制专家。但在同事眼中,他不仅是一位工程师,更是缺什么设备就能想办法造出什么设备的能工...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林秦文:与植物做朋友 在野外考察途中,林秦文除了会拍摄看到的植物,也不忘拍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图为林秦文镜头里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日乡。 林秦文在野外考察中拍下的胭脂花。 绵头蓟。本文图片均由林秦文摄 走进国家植物园南园,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同位素国重室党支部: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 藏北高原岩石圈演化与战略资源突击队野外考察留影。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开栏语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3年度“两优一先”表彰名单,在全院表彰100名优秀共产党员、4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一对科研伉俪六十载的专注与痴迷 退休后,两位老人每天依旧挽手上班。 老伴儿去世后,叶昌媛独自坚持上班。张轶佳/摄 2022年4月,病中仍坚持工作的费梁。 2021年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礼赞盛典结束后两人留影。费幼聪供图 父亲费...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李林:服从国家需要 一生三次转行 李林先生。“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供图 1925年幼年李林和父亲李四光在北京。“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供图 1944年6月,李林毕业于广西大学机械系。“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供图 1...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50
张臣:给“天关”卫星装上“龙虾眼” 图为张臣正在展示“龙虾眼”望远镜镜片。 受访者供图 宇宙中不仅有长期存在的星辰,还有各类突如其来的爆发现象。这些爆发被称为暂现源,也被形象地称作“宇宙焰火”。它们发生于天体演化的关键阶段,携带着宇宙...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0
山东大学生物科学2007级校友李婧华获2025斯隆奖 近日,2025年斯隆研究员奖出炉,全球共计126名青年研究员获奖,山东大学生物科学2007级校友李婧华获此殊荣。 李婧华,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在美国杜克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0
做中国催化事业的“催化剂” 郭燮贤在分析实验结果。 受访单位供图 让中国催化在国际领域发出响亮的声音,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郭燮贤。 2月9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燮贤先生的百年诞辰。郭燮贤院士是...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山东大学赵涵教授荣获第十一届“树兰医学青年奖” 12月7日,第十一届“树兰医学奖”颁奖盛典在珠海举行。山东大学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涵荣获第十一届“树兰医学青年奖”。 赵涵,山东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0
丁健: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 丁健(左二)在实验室工作。上海药物所供图 10月2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研究员丁健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作为我国肿瘤药理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张宏:探索细胞里的生命奥秘 张宏在查看实验样品。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张宏,1969年生,安徽黄山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细...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永怀归来 9月21日晚,天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著名演员林永健扮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讲述了郭永怀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的重...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初心不改 超越不断 60多年前,当年轻的赵忠贤背起行囊来到北京时,中国的超导研究刚刚起步。如今他年逾八旬,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已跻身世界的前列。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240
“五爱”院士的家国情怀 田晶娟绘 人物简介 庄育智(1924年7月27日——1996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物理冶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难熔金属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先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刘文柱:做解决国家大战略问题的科研 刘文柱 受访者供图 “真正解决实干中的问题,满足国家最紧迫的需求。”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刘文柱不变的初心。 年仅34岁的刘文柱已专注太阳电池研究12年...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