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积善:把不多的课题经费花在刀刃上 吴积善(站立者)和团队在学术讨论中。 人物名片: 吴积善(1938—2023),泥石流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泥石流理论研究与防治实践。 “把我的名字划掉” 吴积善在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600
跑好科研这场接力赛 刘中民(右二)在与团队成员讨论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供图 人物小传 刘中民,1964年生,河南周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煤化工、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催化研究...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600
张振华:在青藏高原追逐科研梦的铿锵玫瑰 2023年3月,张振华在阿尼玛卿山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高耸的雪山、绵延的草原、呼啸的风声,还有一群女科学家。她们扎根青藏高原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590
做中国催化事业的“催化剂” 郭燮贤在分析实验结果。 受访单位供图 让中国催化在国际领域发出响亮的声音,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郭燮贤。 2月9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燮贤先生的百年诞辰。郭燮贤院士是...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540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供图 “我这一生与星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星’。”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这样表达他的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520
郑哲敏留下的“爆炸传奇” 郑哲敏 力学所供图 “我从旧时代走过来,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很简单的想法。”10月2日是两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的百年诞辰。在近期举办的纪念活动上,郑哲敏的人工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470
气象“老兵”曾庆存:为国为民为科学 曾庆存 受访者供图 气象学是一门关乎百姓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科学。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报,还在灾害管理、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气象学领域的“老兵”,中国科学院院...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450
许琨:为了一粒种子 4年前,我跟许琨有过一面之缘。他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的主任。我知道他2006年从昆明远赴丽江高山植物园,十几年如一日跟高山植物打交道,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 最近,趁着去丽江采访,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440
他在雪域高原寻“宝”三十年 王核在雪域高原。受访者供图 每年至少有1/3的时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研究员王核都是在野外度过的。 长期奋斗在雪域高原的王核,3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在找矿理论和实践上...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410
他不仅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 裴文中(1904—1982) 1929年,裴文中抱着包裹好的“北京人”头盖骨。拍摄者由于太注意头骨化石而忽略了裴文中的头部。 “打格画方”的发掘方法沿用至今。 1957年,裴文中(左三)等在广西柳城巨...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390
郭爱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郭爱克 朱献东/摄 84岁的郭爱克早早地走进办公室,一如往常。 狭长的办公桌上,高高地垒着两摞书,其中尤为醒目的是一本厚厚的《新德汉词典》。37岁时,根据中德科技交流协议,郭爱克被公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340
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广袤星空 “1964年是父亲特别忙碌的一年,我当时十岁,印象里那一年他几乎没有回家。”10月10日,在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前夕,“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与东南大学师生分享了父亲的故事,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340
南仁东: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南仁东 新华社发 “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在山坳里奋战24年,“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对这句话念兹在兹。 戴眼镜、小个头、一身工服……在贵州大窝凼,南仁东的塑像静静矗立,目光坚毅...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320
怀科学报国志 干惊天动地事 晚年的钱三强在办公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父亲钱玄同为钱三强书写的“从牛到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钱三强在法国法兰西学院用可变压力云雾室做实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钱三强(右)回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300
张瑞永:潜心研究,让微生物告诉我答案 张瑞永在实验室进行菌种纯培养实验。受访者供图 能否利用充足的海水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瑞永的显微镜下,那些看似渺小却潜力巨大的菌株藏着一切有关微生物与海水问题的答案。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90
李薰:善于“指兔子”的物理冶金学家 李薰(1913.11.20—1983.3.20),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90
“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近日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其强大心脏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氢泵叶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团队研制。杨锐因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280
他用10年科研马拉松追上对手 王帆(左一)、卓彦(左三)、胡一南(左四)与头戴穿戴式原子磁力计脑磁图的受试者(左二),在传统脑磁图(上方圆柱状设备)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历经10年,王帆终于看到了这场“科研马拉松”的曙光。 2012...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80
赵凯:高原上的“追鱼人” 赵凯(左)带领研究生采集鱼类样本。受访者供图 青藏高原不仅有广阔壮丽的草原雪山,也有蜿蜒曲折的河流,是长江、黄河等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在青海流域的干流总长度约3300公里,大部分流域海...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250
纪伟:追求显微镜的“微”之极限 纪伟 受访者供图 5月中下旬,筹备3个多月、关于高端科研仪器的香山科学会议顺利召开。参与会议筹备的纪伟一回到研究所,就扎进一间偏僻的平房。这里曾是间锅炉房,由于防震条件较好,被改造成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40
孙峙:七年磨一剑,让退役锂电池“上岗再就业” 孙峙 受访者供图 7年前,打算回国的孙峙没想太多,导师一句“过程工程所和你的方向契合,正好回这儿来”,就把他从8000公里外“拉”了回来,甚至连具体的工作内容、岗位都没谈。 7年后,孙峙是中国科学院过...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40
王莹:走出一条干细胞研究新路 王莹 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莹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如果不是因为高考前体检发现心脏有问题,王莹现在或许是一名优秀的医生...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30
草原深处,有一群宇宙观测者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天线安全性测试。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在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架设现场操作设备。资料图片 浩瀚宇宙深处,有一种神奇的现象叫作行星际闪烁。它是低频电磁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时,被太阳风散射形成的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30
李洪钟:深耕流态化 厚积展“洪”图 1965年,李洪钟在母校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前留影。 1981年,李洪钟(右二)硕士毕业时和导师郭慕孙(右一)在一起。 1988年,李洪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在他设计与安...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20
陈成猛:求新求变的“炭”究者 陈成猛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求新求变”,是同事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成猛的一致评价。“他们过奖了,我就是有些‘不安分’。”陈成猛日前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回看陈成猛的履历,他确实不算...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200
在“白色荒漠”打响新“绿色战役” 胡赞民(右二)、范成明(左一)等正在查看油菜籽生长情况。遗传发育所供图 5月的新疆和田,大地初披新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高级工程师唐丁与博士生尤常清、博士后吴雪丹播...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170
培育更多优良鲫鱼品种 桂建芳(右)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科研。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桂建芳:1956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170
李振声:大国粮仓的“科技脊梁” 李振声 遗传发育所供图 璀璨灯光下,如簇鲜花中,他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成为中国第10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维护...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3160
马仁敏:努力突破纳米激光边界的北大物理人 从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到如今成为凝聚态光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马仁敏,凭借对科研的执着热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带领课题组在纳米激光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 学者风采# 纳米激光 8个月前03110
王立鼎:国外没做到的技术,他凭什么先做出来 王立鼎磨削标准齿轮。 A级精度剃齿刀。 AA级插齿刀(m4)。 王立鼎(左)与徒弟一起磨削齿轮。 王立鼎家的菜园丰收了。 王立鼎绘制齿轮图。 冬日的长春,滴水成冰,哈出一口白气仿佛都要冻上。远处一个人...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