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攻关,拿下激光装置“心脏” 胡丽丽在检视钕玻璃。黄海华 摄 质朴无华,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胡丽丽给人的第一印象,犹如她研究了38年之久的玻璃——透明简洁。 科学界至今尚未彻底弄清楚玻璃的结构,“探索未知”是她的工作常态...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600
朱起鹤:“小”分子著“大”文章 朱起鹤。化学所供图 开创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设计制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实验装置、发现新的分子团簇……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朱起鹤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探索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分子机理。 2...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600
救亡亦存报效心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中国科学家们始终不曾放弃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科学的坚定信念,让中国的科学火种得以在硝烟战火中顽强存续。 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战火纷飞... 学者风采 4周前05580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供图 “我这一生与星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星’。”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这样表达他的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580
他离去三年,“科学启明星”依旧闪耀 2010年冬日的一天,阳光洒向北京市海淀区一栋墙体泛黄脱落的老式板楼。16岁的李星煜同10余名中学生有些许紧张,因为他们要拜访住在这里的一位著名科学家。 门一打开,慈祥和蔼的王绶琯侧身迎接他们进屋,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5540
韩福生:“嫦娥钢”产自“科学岛”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540
西北工业大学我校校友“北疆楷模”杨选春:癌症患者攻克“导弹癌症” 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北疆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会,追授杨选春“北疆楷模”称号。褒扬他如胡杨般扎根戈壁,将毕生奉献于国防科技事业的崇高精神,并号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据悉,杨选春...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5530
气象“老兵”曾庆存:为国为民为科学 曾庆存 受访者供图 气象学是一门关乎百姓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科学。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报,还在灾害管理、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气象学领域的“老兵”,中国科学院院...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530
匡廷云:一生只为“追光” 图片由记者王小龙制作 不久前,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牵头的“真核生物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520
王莹:走出一条干细胞研究新路 王莹 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莹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如果不是因为高考前体检发现心脏有问题,王莹现在或许是一名优秀的医生...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490
张同作:踏遍三江之源 守护“高原精灵” 张同作在办公室查阅文献。 本报记者 张蕴摄 2025年伊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同作带领团队,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6种青藏高原特有食草动物开展肠道...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460
王秀明:“地下珠峰”攀登者 王秀明在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9月中下旬,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在中国召开。闭幕式上的民乐表演完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研究员王秀明长舒了一口气,“筹备...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460
张瑞永:潜心研究,让微生物告诉我答案 张瑞永在实验室进行菌种纯培养实验。受访者供图 能否利用充足的海水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瑞永的显微镜下,那些看似渺小却潜力巨大的菌株藏着一切有关微生物与海水问题的答案。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410
陈成猛:求新求变的“炭”究者 陈成猛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求新求变”,是同事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成猛的一致评价。“他们过奖了,我就是有些‘不安分’。”陈成猛日前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回看陈成猛的履历,他确实不算...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400
郭宪光:走过荒漠探蜥蜴 2015年8月,郭宪光在新疆调查沙蜥。受访者供图 1995年的毕业季,22岁的郭宪光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是兰州皋兰山上的密点麻蜥。那时,由于采样范围有限,分析并不深入。 2006年,33岁的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90
挨过饿的他,只想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 李振声 受访者供图 李振声字画 李振声(左一)和学生在麦田里 1948年的一天,济南街头,一个高挑瘦削的少年四处张望、步履缓慢地走着。他希望在这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高中二年级的他刚刚辍学,贫寒的家境已...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90
李薰:善于“指兔子”的物理冶金学家 李薰(1913.11.20—1983.3.20),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90
郭爱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郭爱克 朱献东/摄 84岁的郭爱克早早地走进办公室,一如往常。 狭长的办公桌上,高高地垒着两摞书,其中尤为醒目的是一本厚厚的《新德汉词典》。37岁时,根据中德科技交流协议,郭爱克被公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80
十年铸成“苍穹一剑” “大气一号”卫星及激光雷达在轨工作示意图。科研团队供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刘继桥曾在网络上看到一张来自美国夏威夷的激光幕照片。照片上一道道巨大的绿色光柱从天而...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70
他不仅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 裴文中(1904—1982) 1929年,裴文中抱着包裹好的“北京人”头盖骨。拍摄者由于太注意头骨化石而忽略了裴文中的头部。 “打格画方”的发掘方法沿用至今。 1957年,裴文中(左三)等在广西柳城巨...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70
付玉喜:总是选择最难的那条路 付玉喜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见面,付玉喜就猜到了记者的来意,主动聊起阿秒光源大科学装置的最新进展。 付玉喜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60
他当了31年讲师:只讲课不评职称,连学院教授都是他的学生 24岁那年被评为讲师时,龚德才曾经开玩笑说:“ 我要创个纪录,成为一个从最年轻到最年长的讲师。”不料,一时戏言如今却成为现实。” 最近几天,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5岁的讲师龚德才在网上走红。在接...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5340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320
一位89岁老院士,上了一辈子“地理课” 2006年6月23日,郑度在西藏嘎隆拉山考察。 2019年,郑度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2007年8月,郑度在西藏加吾拉山口考察。 2023年9月,郑度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 学者风采 3周前05310
王立鼎:国外没做到的技术,他凭什么先做出来 王立鼎磨削标准齿轮。 A级精度剃齿刀。 AA级插齿刀(m4)。 王立鼎(左)与徒弟一起磨削齿轮。 王立鼎家的菜园丰收了。 王立鼎绘制齿轮图。 冬日的长春,滴水成冰,哈出一口白气仿佛都要冻上。远处一个人...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280
集智攻关 挑战“极”致“目”标 星空下的“极目一号”。 浮空器团队成员在高原上搬运未充气的浮空器。 部分科考队员在“极目一号”浮空器前合影。 在珠峰大本营利用系留气柱进行观测试验。 正在充气的“极目一号”浮空器。 锚泊状态下的“极目...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280
李洪钟:深耕流态化 厚积展“洪”图 1965年,李洪钟在母校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前留影。 1981年,李洪钟(右二)硕士毕业时和导师郭慕孙(右一)在一起。 1988年,李洪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在他设计与安...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9个月前05280
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答辩导师团豪华到令人害怕…… 他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获得001号博士学位证书 我国博士研究生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 马中骐 1977年 中国恢复高考 1981年 我国也迎来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 1982年2月6日 中国科学院... 学者风采 4个月前05280
龙化云:像催化剂一样“嵌入”团队 龙化云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在化学工业中,催化剂如同一位无声却至关重要的指挥家,能精准调控反应路径,加速目标产物的生成,提升效率,牵动着工艺的绿色与经济命脉。 对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5250
他的精神“火炬”,指引量子科技攻关新征程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无数中国科学家义无反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砥砺前行,书写了一部科学报国的热血史诗。历史逐渐远去...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