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的变与不变 张存浩 大连化物所供图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科研的方向!” 7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原所长,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近日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其强大心脏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氢泵叶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团队研制。杨锐因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1个月前0240
以小分子著大文章 朱起鹤院士在工作中。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供图 日前,科技界传来一个令人悲恸的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朱起鹤,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对科研的执着,对国家的奉献,贯穿了他的百...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孙鸿烈:要拿出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学术成果 孙鸿烈(下)在青藏高原做考察记录。受访者供图 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到墨脱260公里,海拔落差3000多米。这里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藏东南。1974年,孙鸿烈带队风餐露宿,徒步3天,对这里进行了全面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他,37岁开始做科研,60岁评上院士,70岁再发Nature! Meijer教授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分子科学特聘教授和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教授,被认为是超分子聚合物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27岁博士毕业的他,进入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工...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王绶琯:永垂天幕的“科学启明星” 王绶琯(1923—2021) 王绶琯 1945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造船班入学合照。前排左一为王绶琯。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天文台沙河工作站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三为王绶琯。 在北京青少年科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柳大纲:一生我愿意,常耻为身谋 柳大纲(1904年—1991年) 1958年12月,柳大纲(右)与苏联全苏盐类科学研究所教授德鲁斯·利托夫斯基在柴达木盐湖考察。 1983年2月,柳大纲(前排中)在从事化学工作55周年会上和部分学生合...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郄秀书:“操控”雷电的女科学家 郄秀书(右三)和她的团队。受访者供图 郄秀书被同事和朋友们戏称为“雷母”,是可以“操控”雷电的女科学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郄秀书因在“青藏高原雷暴以及雷电与人工引雷研究方面的突破性...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伴豆一生 为中国大豆争气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田博群摄 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的试验田 田博群摄 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在接受采访 田博群摄 大豆种植试验区里一片片豆荚微微黄 史轶夫摄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就应该研发出最好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煤炭清洁利用的“魔术师” “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得知自己获得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谦虚地说道。 40多年来,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年前0240
醉心小虫研究 胸怀家国天下 图为尹文英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图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李薰:善于“指兔子”的物理冶金学家 李薰(1913.11.20—1983.3.20),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0
接力“逐日”勇攀登 四代科研工作者、12万多次实验、10余次创造世界纪录……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屡获重大突破,今年4月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世界纪录,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年前0240
双一流高校女教授,和她校门口摆摊卖红豆饼的丈夫 在湖南湘潭大学的校门口,有一个小小的红豆饼小摊。这些香甜软糯的红豆饼却是小摊贩夫妻俩感情的见证。 他们夫妻二人,一个是湘潭大学的副教授以及研究生导师李时华。一个却是在学校门口卖红豆饼的小摊贩刘卫东。 ... 学者风采 2年前0240
以爱国奉献铸就新中国科学丰碑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版特整理三组稿件,分别从爱国奉献、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等方面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不同维度,每组精选几位老科学家的故事,以他们的求索之路、学术坚守与...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30
90后美女博士一作!他,天大校友,顶尖名校教授,独立通讯新发Nature子刊! 2025年2月10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林峰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hermal processing to modulate surface chemist...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张晓东:从工艺员到科研骨干 张晓东 苏州纳米所供图 2009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纳米加工平台正式对社会开放服务,急需运维工作人员。 那一年,张晓东硕士毕业,甫一加入苏州纳米所,就一头扎...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在世界屋脊捕捉“天外来信” 吕洪魁在实验室调试电磁粒子探测器。 李骢(左)和同事在海子山上检查缪子探测器电子学板。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俯瞰图。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笑的时候有些腼腆。眼前这位戴着眼...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高能物理世界里的“追光者” 10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叶铭汉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这位百岁老人为中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7个月前023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扎根麦田助增产 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为促进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8个月前0230
李菂:对抗本能 7月9日,意大利佩斯卡拉,雷莫·鲁菲尼为李菂(右)颁奖。受访者供图 接受采访时,“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穿着文化衫、大裤衩,光脚趿拉着塑料拖鞋,背着一个土黄色的帆布双肩包。 这与7月初在意大利佩斯卡...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蒋新松: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四十年 蒋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 人们知道钱学森,知道李四光,却未必听说过蒋新松的名字。 199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国家科委党组、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共中...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他离去三年,“科学启明星”依旧闪耀 2010年冬日的一天,阳光洒向北京市海淀区一栋墙体泛黄脱落的老式板楼。16岁的李星煜同10余名中学生有些许紧张,因为他们要拜访住在这里的一位著名科学家。 门一打开,慈祥和蔼的王绶琯侧身迎接他们进屋,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1年前0230
把力量汇聚在一个突破口上 俞书宏院士(中)带领团队做实验。李晓萌摄 人物小传 俞书宏:1967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材料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中山大学苏士成教授,获2500万资助! 苏士成教授成为 2023 年「新基石研究员」,获 2500 万元资助!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揭晓第二期获资助名单,来自 13 个城市 28 家机构的 46 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中...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崔建国:15年醉心于冷门的“蛙语家” 崔建国(右三)和团队。受访者供图 你觉得蛙的叫声是怎样的?是“呱呱呱”还是“咕咕咕”,抑或“嘚儿、嘚儿、嘚儿”?可能一般人听到或了解的蛙叫不过就两三种,但研究发现,每一种蛙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其中的丰...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韩布兴:做勇于担当的“绿色使者” 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供图 “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全心全意做科研。”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韩布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30年来,他勇担为国家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时代使命,在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90后”追光者:挑战科学极限 论文被《科学》接收了。收到通知的那一刻,郭相东知道自己3年前的那个决定做对了。 当时,他放弃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高薪职位邀约函,转而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年前0230
与小鱼小虾相伴65年的科学大师 刘瑞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梅贻琦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国已故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就是海洋生物领域...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
“火山爷爷”刘嘉麒:笑看“地狱之门” 1987年7月,在去西昆仑山考察的路上遇到山洪,毛驴被冲到河里。 1993年1月,刘嘉麒在南极长城站附近的雪地里行走。 1998年1月,刘嘉麒在留尼汪岛富尔奈斯火山测量正在喷出的岩浆温度。受访者供图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