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7岁开始做科研,60岁评上院士,70岁再发Nature!

学者风采8个月前更新 youhou
230 0 0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Meijer教授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分子科学特聘教授和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教授,被认为是超分子聚合物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27岁博士毕业的他,进入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工作10年后回学校做科研,被任命为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TU/e)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学正教授。2014年,60岁的他成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70岁高龄的他,再发Nature !

近日,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E. W. Meijer教授团队报告了合成超分子聚合物(由于组成单体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自组装成大分子)经历液-液相分离(LLPS)的首次证明。

他,37岁开始做科研,60岁评上院士,70岁再发Nature!

论文通讯作者是E. W. Meijer教授和付海林博士,第一作者是付海林博士。

他,37岁开始做科研,60岁评上院士,70岁再发Nature!

付海林博士,即任西湖大学助理教授;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系;2018年至今先后于康涅狄格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本篇论文的研究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并不能免受不同尺度的其他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物理定律的影响。例如,导致类晶团簇凝结的熵驱动力也是液晶介质–形成液晶的纳米级分子–凝结的原因。因此,作者的发现为利用超分子聚合物作为液晶行为模型提供了可能。虽然生物纤维和杆状物(如病毒颗粒、微管和肌动蛋白丝)也被证明在微米尺度上具有类似液晶介质的行为,但它们很难改变。相比之下,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变由合成超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类晶团簇的长宽比、化学性质和手性,使它们能够用作微米尺度模型,与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分子尺度液晶介质密切相关。未来对超分子聚合物形成的液晶的自组装研究可能会揭示世界从纳米到宏观尺度的分层组织。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募格课堂,参考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小柯化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