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希陶:做有用工作 写“立体文章” 蔡希陶(1911—1981) 1938年,云南省农林植物研究所在昆明黑龙宫挂牌成立。 1934年,23岁的蔡希陶和他1933年在云南贡山采集的植物标本野生亚麻。 20世纪70年代,蔡希陶(右三)带领学... 学者风采 3天前0960
王大珩:为了国家需要放弃博士学位 王大珩(左)与英国同学汉德。 人物名片: 王大珩(1915—2011),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了国家需要放弃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先进技术被应用于... 学者风采 1周前02540
克尽厥职 迤逦前行 20世纪90年代,唐克丽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时留影。 2005年,唐克丽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唐克丽工作照。 唐克丽(1932— ) 上海人,1954年毕... 学者风采 1周前02290
西北工业大学张晓斌:守初心,做好平凡教书人 “躬耕教坛四十载,赓续奋斗建新功”。近40载春秋,张晓斌老师恪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铮铮誓言,以“抱朴守初、勤心耕耘”的态度,始终用培根铸魂的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努力... 学者风采 2周前02500
三十载磨一剑 铸星海“红外慧眼” 陆卫研究员与团队破解红外探测世界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供图 风云四号卫星搭载的红外探测器,如同永不疲倦的“热成像之眼”,穿透厚重云层,精准捕捉着大气温度、湿度的三维分布;嫦娥六号探测器上的... 学者风采 2周前02020
陆卫:点亮卫星“眼睛”的科研巨匠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员(左一)。受访者供图 在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总有一些人如中流砥柱,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奋勇争先,为国家的发展铸就坚实基石。 中国科... 学者风采 2周前02990
基因“探险家”和进化“匠人”的双向奔赴 张勇 王皓毅 受访者供图 2017年的北京,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学术年会早已散场,园区里只剩下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还在热烈地交谈着。 他们是基因编辑专家王皓毅和进化... 学者风采 4周前05990
他的精神“火炬”,指引量子科技攻关新征程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无数中国科学家义无反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砥砺前行,书写了一部科学报国的热血史诗。历史逐渐远去...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500
赵凯:高原上的“追鱼人” 赵凯(左)带领研究生采集鱼类样本。受访者供图 青藏高原不仅有广阔壮丽的草原雪山,也有蜿蜒曲折的河流,是长江、黄河等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在青海流域的干流总长度约3300公里,大部分流域海...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250
在“白色荒漠”打响新“绿色战役” 胡赞民(右二)、范成明(左一)等正在查看油菜籽生长情况。遗传发育所供图 5月的新疆和田,大地初披新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高级工程师唐丁与博士生尤常清、博士后吴雪丹播...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170
“加速”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LEAF团队,为国之重器潜心研究、持续攻关,研制出的LEAF装置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团队成员在做研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4910
吴积善:把不多的课题经费花在刀刃上 吴积善(站立者)和团队在学术讨论中。 人物名片: 吴积善(1938—2023),泥石流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泥石流理论研究与防治实践。 “把我的名字划掉” 吴积善在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600
龙化云:像催化剂一样“嵌入”团队 龙化云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在化学工业中,催化剂如同一位无声却至关重要的指挥家,能精准调控反应路径,加速目标产物的生成,提升效率,牵动着工艺的绿色与经济命脉。 对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110
弹道烽火砺赤胆 破壁求索为家国 “我做事都不合时代的……打击我不怕,打击就打击,对国家有益处我就做。”这段话,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生前留下的一段影像。白发苍苍的她身着简朴的毛衣和马甲,对着镜头说出了这句凝结着她一...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3640
“承前启后”吴征镒 吴征镒(1916.6.13—2013.6.20) 生于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从事植物学研究70余年,在植物系统分类与植物区...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150
竺可桢:抗战初期“文军长征”的总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后,杭州频频遭受敌机轰炸。国难当头,为了积蓄救亡图存的教育科研力量,当年11月,浙江大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 从杭州出发,迁移4次,历时2年多,跋涉26... 学者风采 1个月前02250
寻找“古人同款”枸杞,她想做件利国利民的事 陈畅 受访者供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地处“中国枸杞之乡”核心区域,每到夏天,绵延无际的枸杞田里就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果,热热闹闹,煞是好看。 2017年7月,这里来了一群陌生人。这些外来...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3940
侯亚梅:在天南海北书写“石头记” 侯亚梅(左)在野外发掘中测量记录和收集标本。受访者供图 从海南儋州到白沙,车程将近3个小时。一路上,窗外都是浓烈的绿色,热带雨林中的各种动植物合奏出热闹的交响曲。终于,车速渐缓,又扎入一片橡胶林——海...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6150
齐欣:因为喜欢,所以无畏 齐欣 受访者供图 “妈妈,你是中国科学院的,又是学物理的。我物理学得不好,会不会让你觉得失望?”获得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之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高级工程师齐欣,突然被女... 学者风采 2个月前53,1350
青年创新先锋队勇闯“强磁场” “磁场强度每提升1特斯拉,都好比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来源。”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水冷磁体负责人房震常激励年轻同事的话语。 36岁的房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5780
重压之下,他们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中科科仪的员工在操作仪器。受访者供图 “做无差错能手,向零缺陷迈进”“工艺巧于微末之处,精品出于毫厘之间”。 走进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科仪),类似标语不断出现在楼梯台阶上、走廊转角处...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960
他们主动请缨,做重要的“国家事” 文章导读 在茫茫太空中,天问二号如何跨越数亿公里精准抵达目标?秘密就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手中那根无形的“风筝线”——自主攻坚的VLBI测轨技术!这支团队20年来创下探月任务“八战八捷”传奇,更让我...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200
杨维康:睡在车底的科学家 科研人员夏天睡在车底。受访者供图 “你猜,它们在干吗?”新疆天山北麓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内,几个人趴在望远镜后窃窃私语。 发问的人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杨维康,而...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5880
国家时间基准,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郭新兴(左二)和同事对光纤时间传递设备进行出厂测试。国家授时中心供图 在构建国家时间基准、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过程中,一条条穿越山河的光纤,如同精密的时间神经,连接着太原、石家庄、北京...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660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文章导读 他放弃攻读博士,毅然回国;没有计算机,就靠手摇计算器算出火箭弹道;他主持设计中国首枚运载火箭,却默默无闻数十年。14岁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一生践行“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的誓言,从探空火...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410
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先驱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一个人在6平米的陋室、病痛缠身的绝境中,依然执着演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公式?他用2页手稿撼动世界数学界,以“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推进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国际誉为...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420
三十年热忱,照彻智造路 徐志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一代代中国科学院人的爱国情怀激励我们不断奋斗,我们将科研工作始终定位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产线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徐志刚在接受...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030
孔洁:20年,在星辰大海中坚守自己的方向 孔洁在“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飞行件交付前留影。近代物理所供图 “在大西北坚守的20年里,幸福对我而言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每一次攻坚克难后的满足与喜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620
杨锐:钛铸强国器 杨锐 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号载人球舱在10909米深海顶住2000头非洲象般的压力,长征五号氢泵叶轮在-253℃超低温下以超音速旋转,C919大飞机国产发动机的钛铝叶片划破长空……这些“大国重器”的...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6780
北斗“铸星人”:用中国精度织就苍穹智慧网 团队成员在做卫星单机信息流桌面联试工作。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苍穹之上,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织就一张智慧之网。其中,有14颗“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研制的。北...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