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学者风采1个月前更新 中科院
198 0 0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文章导读
当钛金属在零下253℃的低温中突破音速旋转,托起"嫦娥"探月;当同种材料撑起万米深潜的"奋斗者"号载人舱——这些大国重器的核心密码,正出自杨锐团队之手。这位新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六年如一日攻克"太空金属"的极限性能:从长征五号火箭氢泵叶轮粉末制备的生死攻关,到深海载人舱焊接技术的重大突破,再到如今航空发动机钛铝叶片的减重革命。他用实验室堆满的论文和钛合金部件,践行着"把国家战略需求作为首要任务"的誓言,让中国尖端装备在星辰大海间刻下自主创新的印记。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近日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其强大心脏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氢泵叶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团队研制。杨锐因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昌绪楼杨锐的办公室,偌大的一张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论文和各种学术书籍,一张会议桌上放着几个钛合金部件,这里是多项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智慧源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氢氧发动机核心部件氢泵叶轮、“奋斗者”号钛合金载人舱、长江系列航空发动机叶片等等。

杨锐所研究的金属钛被称为“太空金属”,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腐蚀的能力,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装备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科学家应该仰望星辰大海,勇挑重担,把国家的战略需求作为自己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杨锐说。

氢泵叶轮是氢氧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好比发动机的“心脏瓣膜”,在零下253摄氏度的低温下飞速旋转给发动机输送液态氢燃料,轮盘边缘的速度比声速还快,这对材料、工艺及产品性能都提出严苛要求。2008年,杨锐在关键时刻接下这一难啃的硬骨头。

经反复模拟计算、试验,最终,杨锐带领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攻克了洁净钛合金粉末制备技术。2017年4月杨锐团队获人社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授予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突出贡献单位”。

他还带领团队发明了高强高韧钛合金,攻克了载人舱材料、成形、焊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用于“奋斗者”号潜水器。目前,杨锐带领他的团队正在为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实现减重研发关键新材料钛铝合金,并开发低成本叶片制造技术,这项成果未来将助力安装国产动力的商用飞机腾飞。

© 版权声明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