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心理学院解万泽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儿童情绪理解的认知发展

“你没看见你妈(爸)生气了吗?!”——这样的场景是否让你似曾相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常常困惑:为什么孩子总是“看不懂”大人的情绪?其实,理解他人情绪并不是简单的“看图识意”。我们的大脑不仅要快速...
2天前
060

北京大学材料学院夏定国团队在《自然∙材料》发文,报道四面体配位下无定形Li-V-O-F正极中的低压“氧-氧二聚”型氧化还原机制

基于八面体配位的晶体正极材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种类。其中,具备阴离子氧化还原的正极材料,例如富锂锰基正极、富锂岩盐相材料等,具备>250mAh/g的比能量,成为了下一代正极材料的有力候...
5天前
011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清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赵清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多功能衬底羟基化方法,为后续自组装单分子层的锚定提供了致密且稳定的键合位点,从而构建了高效...
5天前
020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胡敏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非协调的人为源减排促进中国特大城市中大气新粒子增长过程

近十年来,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浓度下降趋缓、二次污染贡献加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颗粒物污染深入治理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是厘清大气中新粒子生成过程驱动的二次颗粒物生成机制,明确人为...
5天前
03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雪梅课题组系统阐释植物miRNA成熟与功能调控机制

2025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雪梅教授团队应邀在《自然综述:分子细胞生物学》(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期刊发表题为“Plant mic...
1周前
019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晓东课题组揭示清道夫受体CD163识别底物的分子机制

CD163是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于M2型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属于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Rich, SRCR)超家族B类成员。作为...
1周前
05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晓东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AAV与新型受体(AAVR2)结合的分子机制

腺相关病毒(AAV)广泛用于治疗遗传疾病,其转导组织的特异性主要由衣壳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决定。2025年7月14日,北京大学苏晓东团队与悉尼大学John Rasko团队合作在《细胞》发表研究,发现了一...
2周前
0170

北京大学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杨玉超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攻克大数据排序存算一体硬件系统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杨玉超教授团队首次构建了基于1T1R忆阻器阵列、无需比较器的存算一体排序系统,提出忆阻器阵列位读取机制与树节点跳跃算法,实现对大数据排序任务的高效处理。实验表明,相较主流ASIC...
2周前
09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雄课题组发表封面文章系统总结稀土金属有机杂环化学

北京大学张文雄课题组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封面文章《The Enchanting Realm of Five-Membered Rare-Earth Me...
2周前
016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来鲁华课题组论述计算机辅助“不可药”靶标药物发现

北京大学来鲁华课题组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综述,系统总结基于物理模型和人工智能的计算方法在“不可药”靶标药物设计中的最新进展。他们将“不可药”靶标分为五类,并探讨了针对无序蛋白、别...
2周前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