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大豆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我国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大豆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梁祥修教授,揭示了GmLLG1/2调控大豆免疫的分子机制,发现其与GmLMM1协同作用,并受...
2周前
0140

科研人员提出融合生态建模思想的地下水研究新范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团队提出融合生态建模思想的地下水研究新方法,将生态学中的物种分布模型(SDM)应用于预测Na+、K+、SO42-、Cl⁻等浅层地下水溶质的空间分布。研究构建多维数据库...
2周前
0190

黑土区植被过滤带效率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长期面临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流失双重挑战。植被过滤带(VFS)是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但因集中流现象频发与土壤浅层水位抬升双重制约,其污染物削减效率难以...
4周前
0200

漫川漫岗黑土区侵蚀沟未来发育风险模拟及影响因素空间定量评价研究获进展

漫川漫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目前,该区域沟道侵蚀剧烈,侵蚀沟总数约占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总数的1/5,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同时,该区域耕地中高达90%的侵蚀沟处于活跃发展阶段,未来继续蚕食耕...
1个月前
0160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泥炭地潜在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取得进展

泥炭地仅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泥炭地面临显著的退化风险。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泥炭地的重要分布区,在区域尺...
2个月前
0350

苏打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

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面积高达342万 hm2,约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19%,且每年仍在扩展。土地盐碱化不同程度影响了植物生长,常造成植被退化,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同时极大危害着区域生...
3个月前
0430

研究揭示中国湿地40年景观时空变化特征

湿地是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探讨湿地长期变化特征有助于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当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亟需构建能够揭示中国湿地演变特征的高精度、长时序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数据集。 中国科...
3个月前
0520

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分级结构的双网络水凝胶 实现高蒸发速率和超耐盐性

高盐废水处理是水污染净化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通常,高盐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或其他盐离子。这增加了水处理的复杂性,或对处理设施造成腐蚀或结垢等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如反渗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盐分,但处理过...
3个月前
0450

研究揭示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和分子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分子多样性被认为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关键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土壤有机质的分子多样性可能发生变化。目前,自然湿地开垦前后土壤有机质的分子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
3个月前
0320

研究发现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多尺度影响因素

耕地土壤有机质是维持土壤健康、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促进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物质。关于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研究聚焦于单一尺度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多尺...
7个月前
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