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科研人员绘制出我国水体叶绿素a数据集

水体水质变化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系统过程影响能反馈区域和全球变化信息,是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环境问题之一。 在卫星所能探测水体中,小型水体面积占比小但数量众多,相比大型水体,在营养物质和元素循...
3天前
01400

黑土粮仓农业水安全风险研究获进展

作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东北黑土粮仓农业生产稳定性直接关系国家“饭碗安全”。但是,气候变化对黑土粮仓农业水安全构成威胁。目前,黑土粮仓农业水安全风险研究聚焦于单一指标或因素,忽视农业水安全风险的多...
1周前
02990

大豆种子油脂与蛋白平衡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大豆种子中的油分与蛋白质含量是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关键性状,但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打破这种制约、实现油分与蛋白质含量的协同提升,是大豆育种中的重要挑战。有研究发现,大豆种子中...
3周前
03900

研究提出水资源和作物种植协同优化配置的多尺度多目标规划模型

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湿地集中分布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经历了大规模的农业扩张,区域农业灌溉需水量激增,导致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用水被挤占,激化了区域水-粮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制...
1个月前
01960

大豆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我国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大豆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梁祥修教授,揭示了GmLLG1/2调控大豆免疫的分子机制,发现其与GmLMM1协同作用,并受...
2个月前
02330

科研人员提出融合生态建模思想的地下水研究新范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团队提出融合生态建模思想的地下水研究新方法,将生态学中的物种分布模型(SDM)应用于预测Na+、K+、SO42-、Cl⁻等浅层地下水溶质的空间分布。研究构建多维数据库...
2个月前
02500

黑土区植被过滤带效率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长期面临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流失双重挑战。植被过滤带(VFS)是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但因集中流现象频发与土壤浅层水位抬升双重制约,其污染物削减效率难以...
3个月前
01190

漫川漫岗黑土区侵蚀沟未来发育风险模拟及影响因素空间定量评价研究获进展

漫川漫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目前,该区域沟道侵蚀剧烈,侵蚀沟总数约占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总数的1/5,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同时,该区域耕地中高达90%的侵蚀沟处于活跃发展阶段,未来继续蚕食耕...
3个月前
02780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泥炭地潜在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取得进展

泥炭地仅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泥炭地面临显著的退化风险。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泥炭地的重要分布区,在区域尺...
4个月前
01310

苏打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

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面积高达342万 hm2,约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19%,且每年仍在扩展。土地盐碱化不同程度影响了植物生长,常造成植被退化,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同时极大危害着区域生...
2个月前
0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