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分离并鉴定出一株新根瘤菌属新种
文章导读
你见过能“点豆成金”的细菌吗?中科院科研团队从大豆根瘤中发现一株全新根瘤菌Neorhizobium glycines EC2-8T,竟是新根瘤菌属首个来自大豆的“成员”!其基因组规模最大,信号转导与代谢基因丰富,侵染能力更强,结瘤数、固氮酶活性全面超越商用菌株USDA 110T。这一突破不仅填补国际菌种资源空白,更可能改写生物固氮农业应用版图,为可持续农业注入强劲动力。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根瘤菌是典型的固氮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能诱导豆科植物根或茎形成根瘤并在根瘤内将氮气还原为氨,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生物固氮系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氮循环影响深远。截至目前,已知根瘤菌主要分布于α、β和γ-变形菌纲,涵盖3个目、9个科和21个属,常见的有慢生根瘤菌属、根瘤菌属等。
新根瘤菌属隶属于根瘤菌科,目前已发表8个有效种,但尚未有从大豆中分离该属菌种的报道。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从大豆根瘤中分离并鉴定出一株新根瘤菌属的新种。研究发现,该根瘤菌与已知新根瘤菌属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8.14%至98.57%,略低于新种鉴定阈值98.65%。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和数字DNA-DNA杂交值,均低于新种鉴定标准。结合表型特征和细胞化学组分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归属于新根瘤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Neorhizobium glycines EC2-8T。进一步基因组分析表明,EC2-8T是已测序新根瘤菌属菌株中基因数量最多的。EC2-8T中信号转导和代谢相关基因占比较大,或可助力其参与侵染豆科植物和共生固氮的生物过程。
共线性分析显示,不同菌株基因组存在重组现象,这反映它们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而进行进化调整。研究构建荧光标记菌株后发现,EC2-8T能够侵染大豆根瘤,并促进大豆结瘤。与商业化成熟的优良根瘤菌菌株USDA 110T相比,EC2-8T在根瘤数量、鲜重和固氮酶活性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凸显该菌株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具有应用前景。
目前该菌种已作为该属的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和韩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该研究为国际根瘤菌菌种资源库提供补充,利于研究同行免费获取菌种资源,便于开展不同根瘤菌生物学特征和固氮机制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与环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
当期封面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