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对羊肉风味的影响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对羊肉风味的影响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一碗香气扑鼻的羊肉汤,其风味竟由肠道里的“微生物大军”说了算?最新研究揭秘:羊肉的独特风味并非偶然,而是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精密协作的产物。科学家首次系统解析“微生物—脂质—风味”全链条作用网络,不仅揭示脂肪酸代谢、微生物氢化等关键路径,更发现部分风味物质背后潜藏食品安全风险。如何通过饲料、益生菌甚至育种精准调控风味?这项来自中科院的突破性成果,或将推动羊肉产业从“吃得多”迈向“吃得好”,同时兼顾美味与安全。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羊肉是重要的畜产品,其风味形成机制复杂,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微生物发酵等因素相关。长期以来,羊肉风味研究多停留在化学分析层面,缺乏对形成机制的系统整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聚焦微生物代谢对羊肉风味差异化的贡献,梳理了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在羊肉风味前体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剖析了“微生物—脂质—风味”全链条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阐明脂肪酸代谢路径、微生物氢化过程以及微生物自身合成作用如何共同塑造风味特征,为风味物质的生成提供生理学解释,也拓展了畜产品风味研究的学科深度。研究成果为精准调控风味提供科学依据,如通过日粮优化、益生菌调控、育种选择以及屠宰后贮藏技术,实现针对性调控。这对于推动羊肉产业从“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还发现,部分风味相关代谢物在高水平下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例如,3-甲基吲哚、对甲酚以及生物胺类物质,在一定浓度下既影响羊肉品质,可能威胁动物健康及食品安全;冷链储运中的腐败菌群会改变脂质氧化途径,生成有害代谢物。因此,研究风味物质生成机理及靶向调控必须兼顾食品安全监测。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研究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