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双向”发力:破解酸碱土壤砷转化谜题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近日在《生物炭》期刊发表研究,阐明虾壳生物炭在好氧条件下对酸碱土壤中砷转化的差异化机制。研究发现,酸性土壤中虾壳生物炭通过增强溶解性有机质腐...
1个月前
01080

光热储一体化新模式助力温室环控绿色转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墙体复合相变材料,可对温室室内太阳光进行光热解耦,优化温室光热环境。该技术通过立柱式相变储能装置,将红外光储能、可见光反射用于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1个月前
0210

热林所揭示粗皮桉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基础

热林所联合多家机构研究粗皮桉在气候变化中的适应基础,通过同质园试验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近交和有害突变积累等基因组脆弱性。研究显示未来气候条件下,澳大利亚种源的脆弱性更高,并发现叶片功能...
1个月前
0360

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系列研究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等团队的四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揭示月球背面岩浆活...
1个月前
0790

高稳纳米抗菌肽捕获抑制耐药菌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活性肽与饲料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高稳自组装抗菌肽,通过形成纳米网结构捕获并杀菌,相关成果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该技术采用多功能结构域融合策略,实现细菌响应性自组装与双模杀菌机制...
1个月前
0660

移动式智能灌溉泵站系统实现一体化供滤配功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发出移动式智能供滤配一体化灌溉泵站系统,集成多级过滤、智能水肥调控等功能,结合5G+物联网和自动阀门控制技术,支持手动、自动及智能化操作。系统安装于板车平台,运输便捷,兼...
1个月前
01030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重塑棉铃虫产卵行为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揭示了二氧化碳作为关键化学信号调控棉铃虫产卵行为的分子及神经机制。研究发现,棉铃虫通过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浓度定位产卵位点,优先选择高浓度嫩叶以提升后代适应性。但大...
1个月前
01140

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2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合作,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三质子发射方式进行衰变。铝-20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铝少7个中子,是目前发现的最轻铝同...
1个月前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