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吕万革张弩团队绘制图谱解析风险SNP驱动的促肿瘤机制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一个看似无关的基因“小突变”,竟能暗中操控肿瘤生长?中山大学吕万革、张弩团队揭秘胶质瘤背后的“隐形推手”:风险SNP如何通过三维基因组“远程操控”激活促癌基因。他们绘制出首个胶质瘤增强子互作图谱,发现rs2297440位点通过染色质环与SOX18基因“搭上线”,在转录因子MEIS1协助下驱动肿瘤进展。敲除该增强子或编辑单碱基即可抑制癌细胞增殖。这项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的研究,不仅揭示非编码变异的致病黑幕,更为胶质瘤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康峻鸣)附属第一医院吕万革教授团队联合张弩教授团队系统性绘制胶质瘤功能性增强子互作图谱,解析风险SNP驱动的促肿瘤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

神经胶质瘤(Glioma)是侵袭性强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足10%。尽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发现多个与风险相关的非编码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致病机理仍不清楚。

该研究通过结合高通量CRISPRi与H3K27ac HiChIP技术,系统绘制胶质瘤增强子互作网络,精准配对促肿瘤增强子与远端靶基因。团队发现多数已报道风险SNP位于增强子。以rs2297440为例,该位点所在增强子虽位于RTEL1内含子区域,却通过三维染色质与SOX18相互作用驱动其表达;敲除增强子或将风险等位基因单碱基编辑为非风险形式,均降低增强子互作与肿瘤细胞增殖。机制上,转录因子MEIS1偏好结合风险等位基因并上调SOX18,形成“rs2297440–MEIS1–SOX18”促肿瘤机制。

本研究提供了胶质瘤增强子连接组资源,阐明非编码变异如何重塑远程调控并推动肿瘤进展,为精准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中山大学吕万革张弩团队绘制图谱解析风险SNP驱动的促肿瘤机制

附属第一医院吕万革教授、张弩教授和苏光松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后毕进方、莫伟鹏、南开大学已毕业博士生刘满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5-01737-3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