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公卫学院袁瑜团队发表中国中老年人体重、腰围变化和两者联合变化与新发心力衰竭关联研究成果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以为体重下降就一定对心脏有益?华中科技大学袁瑜团队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中老年人体重过低或腰围过大,竟都会显著增加心力衰竭风险!研究追踪4.5万人近十年,首次揭示体重与腰围变化的“双维风险”。更惊人的是,轻度减重却腹围暴增的人,心衰风险飙升119%,成为最危险人群。究竟哪种体重管理方式真正护心?三类高危模式曝光,答案出人意料。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公卫学院袁瑜团队在国际期刊《恶病质、肌少症与肌肉杂志》(Journal ofCachexia,Sarcopeniaand Muscle,IF5y=10.5)发表题为“中国中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时体重、腰围或两者的变化”(Changes in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or Both With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Chinese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的论文。研究基于开滦队列,首次系统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体重、腰围单独和联合的变化与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关联,为心力衰竭的精准预防和中老年人群体成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公卫学院袁瑜副教授与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4级博士研究生尹瑜和2025级博士研究生唐瑞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公卫学院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心力衰竭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多聚焦于体重指数、腰围等体成分指标的基线静态水平,忽略了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这与体重管理年倡导的“动态监测、长期管理”理念存在脱节,且中老年人“体重-腰围反向变化”与心衰风险的关联尚未明确,存在研究缺口。为填补这一空白,助力体重管理年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科学落地,袁瑜团队依托开滦前瞻性队列,开展一项覆盖45620名中国中老年人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参与者进行近10年的随访,得出以下发现。

一是体重与腰围单独变化的风险效应,需纠正体重管理误区:体重变化与心力衰竭风险呈U型关联,打破“体重降低必然有益”的传统认知;腰围变化与心力衰竭风险呈正向线性关联,表明腰围增长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公卫学院袁瑜团队发表中国中老年人体重、腰围变化和两者联合变化与新发心力衰竭关联研究成果

图为体重变化与心衰风险发生的关联。

华中科技大学公卫学院袁瑜团队发表中国中老年人体重、腰围变化和两者联合变化与新发心力衰竭关联研究成果

图为腰围变化类别与心衰风险发生的关联。

华中科技大学公卫学院袁瑜团队发表中国中老年人体重、腰围变化和两者联合变化与新发心力衰竭关联研究成果

图为体重、腰围变化与心衰发生风险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

二是体重-腰围联合变化的风险分层,有三类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过度体重减少+腰围稳定,风险升高53%,提示中老年人群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可能伴随肌肉流失(肌少症),从而增加心脏负担;轻度体重减少+过度腰围增加,风险升高119%,这是所有组合中风险最高的模式,此类人群呈现“肌肉减少、脂肪堆积”的少肌性肥胖特征;过度体重增加+过度腰围增加:风险升高48%,反映全身肥胖与腹部肥胖的协同危害。

华中科技大学公卫学院袁瑜团队发表中国中老年人体重、腰围变化和两者联合变化与新发心力衰竭关联研究成果

图为体重腰围联合变化类别与心衰风险发生的关联。

团队前期基于东风-同济队列和开滦队列的研究发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与体重和腰围稳定组相比,体重与腰围的增加或减少均增加死亡风险,且体重变化和腰围变化与全因死亡风险均呈U型关联。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无论腰围的变化状态如何,体重增加的人群都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与体重和腰围均保持稳定的人群相比,无论体重变化如何,腰围增加,均增加了死亡风险,且体重降低且腰围升高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最高。

这一结论与此次心力衰竭研究相互印证,共同构成“体成分变化-健康风险”的完整证据链,呼应了体重管理年“长期监测、持续管理”的目标。在中老年人体成分管理中,应兼顾“体重稳定”与“腰围控制”,避免盲目减重,并重点关注腹部脂肪堆积问题。团队建议将腰围变化纳入常规健康监测指标,并对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和运动指导。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