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研究所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内源蛋白标记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研究组开发出普适性强的内源蛋白标记技术ANGEL,解决了无荧光小肽基因敲入时无法进行高通量筛选的问题。 ALFA标签是仅含13个氨基酸的理性设计标签,具有优异的化学...
2周前
02400

研究构建核小体结合蛋白在线数据库并揭示染色质调控新机制

染色质是真核细胞中DNA包装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结构。核小体作为染色质的基本单位,与各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理解核小体结合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相互作用机制,对揭示表观遗传调控、疾病发...
4周前
02260

研究发现学习记忆的新分子机制并开发出精准氧化还原调控策略

前期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和衰老小鼠的海马组织中,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表达水平随年龄显著升高。与此同时,海马中对学习记忆至关重要的蛋白——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CaMKII...
1个月前
03130

科研人员研发出接头蛋白STING配体荧光探针

免疫治疗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环状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cGAS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cGAS与双链DNA分子结合后被...
2个月前
01130

研究揭示人源葡萄糖6磷酸酶的底物识别和诱导契合机制

人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1(hG6PC1)是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酶,调控糖异生和糖原分解的共同终末步骤,直接影响能量代谢。hG6PC1的功能异常或突变会导致严重的代谢性遗传病——Ⅰ型糖原贮积症(GSD...
2个月前
0770

脉冲式电子成像对生物有机样品的电子辐照损伤效应获揭示

脉冲式电子成像对生物有机样品的电子辐照损伤效应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团队与物理研究所李建奇团队研究发现,使用超快脉冲电子束进行成像并不能缓解生物样品的电子辐照损伤,其损伤效果与连续电子成...
2个月前
02040

科学家提出LAG-3顺式邻近激活机制和自免治疗新策略

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和清除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旦调控失衡,这些强大的细胞也可能反过来攻击自身组织,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T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治疗多依赖广谱免疫抑制策略...
2个月前
0820

研究揭示绿藻光系统II修复过程不同模块重新装配原理

植物和藻类等光合生物可进行放氧型光合作用,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中裂解水并放出氧气和质子,为地球生物圈系统的能量与氧气提供主要来源。光系统II(PSII)是位于类囊体膜上的多亚基蛋白色素复合物,在...
3个月前
01220

研究揭示大脑临界态的遗传机制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健康的大脑处在独特的临界状态,表现出时空活动的无尺度性特征。处于临界状态的大脑具有多种功能优势,如信息传递能力、信息容量、动态范围可在临界点附近达到峰值。同时,临界态反映了兴奋-抑...
3个月前
03140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精子轴丝中央微管原位结构及其引发弱精症的分子机制

弱精症是男性不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表现为精子运动能力缺陷。精子鞭毛具有标志性的“9+2”轴丝结构,由9组微管二联体围绕中央微管(CA)组成,通过动力蛋白臂引起轴丝微管相互之间滑动,促使精子鞭毛摆动,进...
3个月前
0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