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刘玉玺团队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超导量子电路参数设计算法
量子计算被视为下一代计算技术的重要方向,尤其是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因其快速发展和出色的表现,成为量子计算的主要候选平台之一。然而,随着超导量子芯片规模的快速增长,芯片参数的传统手动优化设计变得极为复杂...
新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郑三多实验室揭示孤儿受体GPR3的二聚化特性以及其变构调节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中最大的膜受体家族,参与视觉、嗅觉、神经传导和免疫调控等多种生命活动。虽然C类GPCR(如谷氨酸受体)已被证实以二聚体形式发挥功能,A类GPCR是否存在二聚化机制,长期...
新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胡杨荣获2025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集成电路青年科学家奖
7月19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委和集成电路设计专委共同承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专委40周年暨第二十一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CF CFTC 2025)在杭州召开...
新清华大学化学系团队合作开发出理想的极紫外(EUV)光刻胶材料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许华平教授团队在极紫外(EUV)光刻材料上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一种基于聚碲氧烷(Polytelluoxane, PTeO)的新型光刻胶,为先进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策...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春来课题组合作利用硫醚编辑策略驯服蛋白质标签中隐藏的“染料杀手”
荧光探针是活细胞成像与生物分子动态研究的核心工具。近年来,染料-自标签蛋白(self-labeling protein tags, SLPs)因其高度的通用性和灵活的染料适配性,成为超分辨成像、单分子...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玉乐课题组通过人工进化创制了抗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等的抗性基因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BRFV)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对番茄产业构成严重威胁。该病毒侵染可导致番茄叶片斑驳、畸形以及果实出现褐色皱缩症状,显著降低产量和品质。该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机械接触、受...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一国团队与合作者发现脂肪因子PRXL2A抑制肝脏脂质合成
肝脏的脂质合成(de novolipogenesis,DNL)在维持脂质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失调与多种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尽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对肝脏DNL的调控已被广泛研究,但在禁食-进食转换...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玉乐实验室建立人工设计植物抗病基因的全新策略实现植物广谱长久抗病
刘玉乐实验室在《自然》上发表研究,提出一种人工设计植物抗病基因的新策略。通过将病原蛋白酶识别切割位点与自激活型NLR受体N端融合,构建可在病原入侵时切割释放受体并激活免疫的抗病蛋白。实验显示该方法使本...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鲁玺课题组合作揭示屋顶光伏可部署潜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鲁玺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 Michael T. Craig 教授团队合作,系统研究中国367座城市屋顶光伏的可部署潜力。研究表明,尽管技术潜力达2785GW,实际可部署规模为11...
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铁峰和蓝晓程团队在炔烃选择性加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铁峰和蓝晓程团队近期在炔烃选择性加氢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开发出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和液相加氢新工艺,并提出非石油路线制乙烯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技术。团队整合多项技术,攻克乙炔/一氧化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