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拓扑激光器研发取得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传统激光器为何总在“高功率”与“高相干性”间痛苦取舍?中科院郑婉华院士团队重磅破解这一行业困局!他们创新性融合离域化拓扑边界态与自组织同步机制,首次实现大规模高相干激光出射——既保留拓扑保护的超强稳定性,又通过能量离域化突破功率瓶颈。新激光器实测阈值更低、空间模式更稳、散斑对比度显著提升,彻底告别传统器件的性能妥协。这项颠覆性突破不仅刚登顶《激光与光子学评论》,更为集成光子芯片铺就高效光发射新路径,光子技术革命已悄然加速!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是指个体元素通过内部相互作用自发排列成有序模式的集体共振现象。然而,传统半导体激光腔中的混沌多模同步现象使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性能受到限制。拓扑光子学起源于凝聚态物理中的拓扑物态理论,通过利用“拓扑不变量”描述光子晶体能带结构,为构建具有鲁棒性、单向性、强局域化的光子态提供了新范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研究所郑婉华团队成功观测到基于离域化拓扑边界态的自组织激射现象,实现了大规模高相干激光出射,精准破解了传统激光器中“高功率与高相干性互相牵制”的核心矛盾——传统器件受限于物理机制,常需在二者间权衡妥协。研究依托离域化拓扑边界态与非厄米调制辅助的自组织同步机制,既保留了拓扑保护与自组织赋予的高相干性优势,又通过离域化扩展能量分布,最终形成“功率-相干性”协同优化的创新技术方案。

研究团队从经典一维拓扑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出发,利用结构的手征对称性保护特性,调控SSH晶格中的单元耦合强度,实现拓扑边界态在实空间中的离域化分布;借助基于图形化电极结构的非厄米调制,离域化的拓扑边界态能够在无序背景中保持主导地位,呈现出独特的自组织模式。与同等规模的光子晶体激光器相比,该拓扑激光器具有更高的空间相干性,这使其展现出更低的阈值、更稳定的输出空间模式以及更高的散斑对比度,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拓扑边界态的空间分布规模,并引入移相耦合器以提升输出光功率密度。

这一方案不仅丰富了拓扑激光器的技术路径,更呼应了拓扑光子学向集成光子芯片、高性能光发射器件渗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拓扑物理在光子领域的技术落地。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激光与光子学评论》(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自组织拓扑激光器研发取得进展

自组织拓扑激光输出与基本原理概图

自组织拓扑激光器研发取得进展

离域化拓扑边界态的设计概念图

自组织拓扑激光器研发取得进展

拓扑激光器与同规模光子晶体实验结果对比图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