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斗星群间架设“天路”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空间仪器团队攻克星间链路光频梳精密测量难题,光频梳精密测量的测距精度优于1.6纳米,达到目前公开报告的最高水平,可为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超精密测量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该团队... 科研动态 7小时前0320
国防科技大学:四大领域登刊!闪耀学术舞台 国防科技大学近期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光信息处理方面,江天研究员团队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通用高效校准方法(DRC),显著优于传统算法,已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 科研动态 7小时前0280
新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声子激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分别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声子激光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深入前沿探索有积极影响。 计算机学院某团队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第52届国际... 科研动态 7小时前020
新各向异性层状材料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定量预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团队基于对各向异性层状材料黑磷(BP)、Td相二碲化钨(Td-WTe₂)的研究提出一项新理论,任意衬底上的各向异性层状材料,其角分辨偏振拉曼强度(ARPR)都可以通过...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00
新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异质集成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研究取得进展 光子回路的异质集成解决方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材料平台的优势。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艳、欧欣团队合作,通过“万能离子刀”剥离转移技术在六英寸图形化SiN晶圆上集成了高质量的铌酸...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研究开发拟酶单原子催化剂实现甲烷高效转化制含氧化合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和研究员王晓东、副研究员黄传德、研究员乔波涛等开发了一种拟酶铜基单原子催化剂(Cu1/CN),实现甲烷高效转化制含氧化合...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科研人员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旗叶夹角测量新方法 旗叶夹角是 决定小麦群体大小、群体光能拦截效率以及通风透光性能的关键农艺性状,是小麦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旗叶夹角因长期依赖人工测量,导致效率低、精度差、主观性强,难以满足大规模精准育种和栽培管理的...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研究发现学习记忆的新分子机制并开发出精准氧化还原调控策略 前期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和衰老小鼠的海马组织中,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表达水平随年龄显著升高。与此同时,海马中对学习记忆至关重要的蛋白——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CaMKII...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科学家构建目前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等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天然多糖愈合感染性糖尿病创面研究取得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DFUs)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FUs发病机制复杂,慢性创面感染、氧化应激失控、持续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影响其愈合过程。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有限,超半患者...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00
新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相干合束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大能量的少周期飞秒激光在强场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相干合束技术是提升该类激光能量直接且高效的方案之一,而少周期飞秒脉冲具有独特的时域特性,其相干合束的效率和稳定性易受到束间CEP差异与时间同步抖...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00
新科学家提出退役锂电协同尾渣升级回收策略 随着锂电池退役量持续攀升,其清洁回收技术被视为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因而回收策略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焦点。目前,退役锂电回收的研究重点是湿法冶金或加热直接修复,其主要侧重于金属高效提取或恢复原...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研究利用人类干细胞来源的A10亚型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抑郁症是21世纪最常见、最具全球性影响力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尽管现有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属于难治型抑郁症,对现有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抑郁症患者所表现的快感缺失、焦虑障碍等核心...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10
新基于手性锰配合物催化含杂原子、双芳基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研究获进展 手性胺是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在医药、农药和精细化学品中广泛应用。碳氮双键(C=N)不对称转移氢化是制备手性胺最为高效和快捷的方法之一。传统的不对称转移氢化方法依赖于贵金属催化剂和复杂配体。硫(S)、氮... 科研动态 19小时前000
新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杨正林院士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医学院杨正林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7)上发表了题为 “Dynamics of neutralizing ... 科研动态 22小时前010
新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刘锴、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佳团队合作在限域热脉冲合成高熵纳米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刘锴教授团队、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佳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纳米限域热脉冲合成(NIS)技术,利用高质量碳纳米管(CNT)薄膜产生的瞬态焦耳热,诱导负载在CNT薄膜上的前驱体发生... 科研动态 22小时前010
新我国学者在感觉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感觉学习选择性增强特定神经元集群(L4-L2/3 RAM+神经元)的突触连接效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7091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1天前010
新我国学者在转座子与表观遗传领域取得进展 图 二价组蛋白修饰影响复合型转座子SVA的表达,进而调控造血分化和衰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350011、32270593、32070631、32300448)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生命科... 科研动态 1天前010
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姚骏团队揭示前岛叶皮层的两种小胶质细胞亚群的不同分工 前岛叶皮层是人体的感觉处理中心,也是与人类的情感和社交行为调控相关的重要脑区,该脑区与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精神疾病均有关联报道。近年来,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与精神疾病的发病... 科研动态 2天前020
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雪明课题组和电子系沈渊课题组合作开发基于柱面展开的螺旋参数测定方法 螺旋组装体(helical structure)广泛存在于细胞环境中,在细胞形态维持、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多种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三维结构的解析对于揭示相关的生物过程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螺旋参数... 科研动态 2天前030
新北京大学成环有道: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团队开发RNA环化新方法 环状RNA因其高度稳定的结构与高效蛋白编码能力,在RNA疗法领域备受关注。近年来,基于环状RNA的新型治疗策略已在疫苗、体内原位CAR-T、基因编辑及蛋白替代等方面取得进展。其中,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 科研动态 2天前010
新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团队创新双组学技术MAPIT-seq:在单细胞水平同时绘制RNA结合蛋白作用图谱与基因表达图谱的新利器 2025年8月11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汪阳明团队在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题为“Co-profiling of in situ RNA-protein ... 科研动态 2天前020
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新强课题组与周岳课题组合作揭示PRC2调控维管组织模式建立机制 植物维管组织构成了维管植物体内负责物质运输与机械支撑的组织系统,使得水分、矿物质和有机养料能够在植物体内快速运输和分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响应均起着重要作用。维管组织包括木质部(Xylem,Xy... 科研动态 2天前010
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团队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实现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制备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且具有低血糖防护功能的胰岛 2025年8月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发表题为“Reconstruction of Endocrine Subtype-complete Hum... 科研动态 2天前000
新西安交大科研团队联合四川大学赖颖教授团队揭示Zn2+调控神经递质释放的病理新机制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是维持正常认知与行为活动的基础。然而,多种病理状态(如癫痫、短暂性脑缺血、脑损伤等)均可能导致神经元结构破坏与功能障碍。在这些病理条件下,神经元内源性锌离子... 科研动态 2天前000
新上海交大郭为忠教授团队在仿生关节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大装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所郭为忠教授团队在仿生关节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以人体膝关节的复杂运动模式为生物模板,建立了仿生建模框架,提出了仿生关节机构综合方法,并开发... 科研动态 2天前010
新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联合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发表化学合成大模型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AI for Science科学数据开源开放平台,在上海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AI for Science团队许岩岩副教授、金耀辉教授、杨小康教授等人联合上... 科研动态 2天前000
新北理工博士后发表关于中国居住建筑需求侧减排的研究成果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市实验室博士后游凯瑞与合作者共同提出了面向中国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脱碳的需求侧解决方案,为我国充分发挥建筑在产业链中的需求侧引导优势、协同实现成本节约和节能降碳目标提... 科研动态 3天前010
北理工团队为应对矿产资源约束下的能源低碳转型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魏一鸣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兼顾减排、矿产资源安全与区域公平的能源低碳转型方案,为全球在资源约束下协同实现气候目标与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Na... 科研动态 3天前010
新科学家发布机器人育种家“吉儿”系统 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操带领的智能育种攻关团队在《细胞》(Cell)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crop flower morphology facilitates... 科研动态 3天前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