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交大郭旭涵、苏翼凯团队微型计算光谱仪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高度敏感性,其行为表现出显著的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往往被尽量避免。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混沌所固有的随机特性反而可被转化为一种优势资源,用于支持特定目标的... 科研动态 4天前0790
新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首次在国际计算机教育领域会议SIGCSE TS发表长文 2026年2月18日至2月21日,第57届ACM计算机教育研讨会(ACM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Technical Symposium, SIGCSE TS 2026... 科研动态 4天前0470
新国家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 VenusPod蛋白质序列数据集 一、背景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AlphaFold,标志着生命科学正从“实验驱动”向“数据与计算驱动”的“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范式演进。现有蛋白质和酶的数据库在深度、广度和功... 科研动态 4天前0700
新上海交大牟怡教授、博士生蓝剑锋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牟怡与博士生蓝剑锋在新闻传播学高水平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25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从“ 机事” 到“ 机心”:“ Z 世代” 与智能技术的深度意义交互及其数... 科研动态 4天前01100
新西安交大前沿院郑海丰教授团队 在单原子骨架编辑合成共价有机框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共价有机框架(COFs)因具备原子级精准拓扑结构与可调控孔道特性,已然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然而,其传统合成高度依赖动态可逆共价键,这一特性不仅导致材料化学稳定性欠佳,还使得结构多样性受到明显限... 科研动态 4天前01580
新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制氢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其高效制备技术备受关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结合了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优势,被认为是实现低成本低能耗制氢的关键路线之一。然而,阳极析氧反应在强腐蚀性条件下易引发非贵... 科研动态 4天前01350
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雷钰团队在二维材料缺陷工程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领域取得进展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食品安全、医学诊断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近年来,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因其原子级平整的表面、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 科研动态 4天前01520
新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团队合作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面向电动汽车、电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对动力系统提出的高能量、高安全需求,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优异安全性能的电池器件已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的重要挑战。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潜力,被广泛... 科研动态 4天前01440
新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有了新证据 哺乳动物的颅-颌次生关节由齿骨髁与鳞骨关节窝构成,取代了“爬行类”中由关节骨与方骨组成的原始颌关节。这一转变长期被视为哺乳动物的关键鉴定特征甚至是定义特征,代表了脊椎动物演化中的一次重要创新。但受限于... 科研动态 4天前0790
新金属异构酶催化己糖氧化裂解新机制获揭示 糖类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己糖为代表的分子通过碳-碳键断裂生成短链化合物,是其进入代谢网络并执行生理功能的重要途径。通常,在初级代谢中,己糖的裂解反应通过己酮糖... 科研动态 4天前0920
新科研人员通过膜-电极界面工程实现超2400小时纯水AEM电解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志刚、赵云团队在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膜-电极界面工程,提升了纯水AEM电解的耐久性,实现了超过2400小时的高稳定性运行。 AEM... 科研动态 4天前01530
新甘蔗多组学整合数据平台发布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基因组高度复杂,包含多倍体、高杂合性及非整倍体,且遗传背景狭窄,严重制约了基因功能解析与育种发展。近年来,甘蔗遗传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亟需一个整合多维组学数据的资源平台,支撑提... 科研动态 4天前0950
新研究发现人体内源抗菌肽调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机制 胆固醇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共同致病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如何安全有效地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除一直是代谢领域的研究重... 科研动态 4天前0970
新研究提出一种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测量新方法 土壤厚度是表征土壤资源状态和土地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层厚度影响着水分和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储存与迁移,进而决定植物根系分布、生物生产力及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或生态脆弱区,土层厚... 科研动态 4天前0650
新科学家破解乌尔曼类型反应机理 乌尔曼反应是最被广泛使用的铜介导的偶联反应之一,以出色的底物普适性,应用于碳碳和碳杂键的构建。然而,反应中铜的氧化还原机制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广为接受的机理是,假设为铜(I/III)循环,但在真实反应... 科研动态 4天前0660
新研究提出固态锂电池界面调控新方案 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传统固态电池中,离子传导与离子储存功能分别由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承担,导致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为解决上述界面难... 科研动态 4天前01050
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曹暾教授团队研发低成本、抗噪声单像素量子成像系统 近日,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曹暾教授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重要研究性论文,研发低成本、抗噪声单像素量子成像系统。我校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博士生别书航为第一作者... 科研动态 5天前0770
新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李孟华教授撰写的绵羊研究英文专著全球出版发行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与团队博士后Hosein Salehian Dehkordi联合撰写的英文专著DOMESTIC AND WILD SHEEP: Origins, Gene... 科研动态 5天前01500
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揭示玉米杂种优势的转录“蝴蝶效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付俊杰研究员和李明顺研究员,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 科研动态 5天前01430
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孙其信院士团队揭示植物多肽激素调控小麦根系发育和干旱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小麦在适应干旱环境的过程中,主根向土壤进行纵向延伸以获取深层土壤水分。然而,目前调控主根发育的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植物多肽是一类长度通常小于100个氨基酸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信使,它们通... 科研动态 5天前01480
新中国科大在一维极化子超晶格精密探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单分子科学团队利用基于扫描探针的“多合一”综合物性表征技术,结合在位表面合成技术,在n型掺杂的单条聚合物中实现了一种准粒子—极化子的超晶格结构,并揭示了其高度耦合的晶格畸变、多带电荷密度波与... 科研动态 5天前0900
中国科大揭示二维笼目晶格中的电子手性可导致声子手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张振宇教授、崔萍研究员课题组与牛谦教授等合作,在量子材料中手性声子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二维笼目晶格中... 科研动态 5天前0440
中国科大开发出新型固态钠电氯化物正极材料 采用无机固体电解质和3.5V级正极的全固态钠电池在高安全和高比能的低成本电化学储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全固态正极中,目前常用的层状氧化物正极(如NaNi1/3Fe1/3Mn1/3O2),因自身刚性... 科研动态 5天前0900
中国科大基于频率测量法实现超高精度分子线强度比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精密光谱研究团队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与德国计量局(PTB)在分子精密光谱与量子计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以“Unprecedented Accuracy... 科研动态 5天前01140
中国科大利用高维纠缠实现高效量子随机通信 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柳必恒研究组与瑞典隆德大学Armin Tavakoli博士、瑞士日内瓦大学Jef Pauwels博士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存取码”的随机通信框架,并在高维量子光学平台上实... 科研动态 5天前0650
中国科大首次观测到矢量玻色子散射中的纵向极化自由度迹象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组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寻找纵向极化双玻色子散射的实验研究(Ph... 科研动态 5天前0270
中国科大利用量子弛豫实现单分子水平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石发展教授团队与南开大学苏循成教授团队合作,在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生物传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基于量子弛豫技术实现了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相关... 科研动态 5天前0270
中国科大实现水下仿生多模态拓扑液晶凝胶剪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彭晨晖教授、蒋景华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冯帆教授团队合作,针对软体机器人在水下如何高效、无缆、可编程地运动这一交叉领域的核心挑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单片式、光响应的水下拓扑液晶凝胶... 科研动态 5天前0320
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自超、张战营团队揭示COR1基因调控水稻粒长与粒重的分子机制及育种应用价值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联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经济价值。籽粒大小(粒长、粒宽、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核心农艺性状,兼具“库容量调控”与“外观品质影响”双重功能。持续解析籽粒发育... 科研动态 5天前01230
中国科大仿“蝉肋骨”造出高性能声学换能器 近期,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程群峰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明珠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仿生限域组装及声学换能器应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10日以... 科研动态 5天前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