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研究揭示东方蜜蜂多样性丧失和农药抗性演化

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并对蜜蜂等传粉昆虫造成威胁。通常,昆虫长期监测数据缺乏统一且可重复的采样方法,使学界对当前物种状况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博物馆标本中蕴含的遗传信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目标物种及其群...
2周前
01150

研究揭示维生素C延缓灵长类卵巢衰老潜力

卵巢是女性最早发生衰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衰退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引发全身性激素失衡,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风险。尽管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卵巢衰老的重要驱动因素,但能否通过单一的抗氧化干预策...
2周前
02360

研究揭示鸟类社交网络多层次结构形成机制

动物的社交网络结构在种群生态与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影响疾病传播和合作行为的产生,并塑造文化传递与社会稳定性。目前,学界对鸟类等其他社会性物种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对于个体社会决策如何逐步汇聚并塑造...
3周前
02630

研究阐明小鼠精准捕食的嗅觉神经编码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云峰团队等,首次在分子、细胞及神经环路层面,系统揭示了小鼠如何通过敏锐的嗅觉系统判断猎物的营养状态,并做出精准捕食决策的神经编码机制。在自然环境中,动物通常需要依赖气...
3周前
02200

研究提出氨基酸理化性质趋同新方法

在演化生物学中,趋同演化是指不同生物类群在相似环境压力下独立演化出同一性状的现象。为了挖掘适应性演化的分子基础,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聚焦于氨基酸状态趋同。但是,氨基酸之间的理化性质差异有大有小,不同氨基酸...
1个月前
03260

研究揭示蛋白高阶特征的适应性趋同演化

趋同演化是生物演化中的重要现象。长期以来,演化生物学研究致力于探索表型趋同背后的分子适应性演化机制。传统研究方法聚焦于蛋白序列中单个氨基酸位点的趋同变化。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没有明确的位点趋...
1个月前
04250

研究发现蜱–病原体–微生物组互作规律

蜱作为病原媒介,能够将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和动物。有研究发现,蜱携带的微生物高度复杂且种间微生物组多样性差异显著,生态地理因素与蜱遗传变异可能共同影响蜱传病原体分布。为挖掘蜱微生物组...
1个月前
03230

研究阐明蚜虫高效传播作物病毒新机制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植物的维管系统,是保障它们物质养分高效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病毒系统性侵染的最为有效的路径。为应对这种威胁,动植物均演化出了功能上高度相似的阻塞性防御机制。当病毒侵染时,动物的...
1个月前
03150

科研人员开发新型“肽基脂质”平台 实现mRNA精准器官靶向递送和先导编辑

传统的脂质纳米颗粒(LNP),在全身给药后,大多富集在肝脏。这种固有的“肝脏趋向性”,限制了LNP在肝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此前,科学家已尝试靶向配体修饰、高通量脂质库筛选等多种策略,但对于如何理性、可...
2个月前
06780

研究揭示洞穴鱼玫瑰高原鳅色素退化分子机制

洞穴鱼类因长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水域,逐渐演化出眼睛、色素退化、嗅觉增强等特征,是研究适应性演化和趋同演化的理想模型。此前,有研究揭示多个色素相关基因突变与洞穴鱼类色素退化相关,但学界对其分子机制和演化...
2个月前
0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