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柯维俊教授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物轩)4月17日,《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柯维俊教授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题目为“Pi... 科研动态 2天前050
中国科大实现量子椭圆偏振成像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椭圆偏振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周志远副教授课题组将高品质偏振纠缠光源与经典偏振成像技术相结合,在弱光场下实现了对周期性分布各向异性材料双折射特性的观测,并且... 科研动态 2天前030
新中山大学库逸轩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演化过程中记忆相关的神经退化与补偿机制 (通讯员唐浩洋)近日,心理学系库逸轩教授团队在《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脑灰质结构成像、白质纤维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 科研动态 2天前070
武汉大学李四维教授团队在小时级臭氧遥感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宋戈)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碳中和研究院李四维教授与电子信息学院龚威教授团队关于臭氧遥感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论文... 科研动态 2天前030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的并行加速电子顺磁共振谱学探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石发展、孔飞等人开发了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的并行加速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 EPR)谱学方法,实现了自由基光化学反应动... 科研动态 2天前020
新中山大学任杰、刘杰团队开发淋巴结外泌体靶向技术,抑制肿瘤转移 (通讯员王艺臻)4月3日,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任杰教授团队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杰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针对甲状腺癌易淋巴结转移、术后易复发难题,提出局部淋巴... 科研动态 2天前0100
中国科大研制具有主动早期火灾预警功能的热致变色仿珍珠母结构材料 先进结构材料已在航空航天、建筑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性能需同时满足轻质、高强度以及优异的韧性。通过模仿珍珠母高度有序的“砖-泥”结构并引入矿物桥增强机制,可制备出兼具强度与韧性的高性能仿生... 科研动态 2天前050
新中山大学罗莉霞团队发表提升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原创性论著 (通讯员贺有明)中山眼科中心罗莉霞教授团队前期曾在JAMA Ophthalmology杂志发表一项RCT研究。结果显示,植入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可以使有临床... 科研动态 2天前070
新清华大学航院吕存景课题组发现界面自发对称性破缺诱导液体自输运 液滴接触高温固体表面时,会迅速在其底部形成一层稳定的蒸汽膜(图1A),从而有效抑制沸腾,显著降低液滴与表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使液滴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无规则运动行为——这就是著名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 科研动态 3天前0150
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强锋课题组合作开发单细胞多组学联合分析方法Parallel-seq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由30多万亿个功能各异的细胞组成。尽管它们拥有相同的基因组,却因基因表达的差异,在形态、功能和命运上表现出显著多样性。而基因的表达又受染色质可及性等表观遗传机制直接影响——只... 科研动态 3天前060
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栋团队合作利用超分辨成像揭示融合蛋白通过相变重塑内膜系统并驱动肿瘤发生的新机制 内膜系统的动态重塑是细胞维持区室化功能及稳态调控的核心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富含内在无序区(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s, IDRs)的蛋白质通过液-液相分离(Liq... 科研动态 3天前060
新北京大学深研院新材料学院王明超团队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二维共轭聚合物电子传感器新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王明超助理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及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方形晶格的给体-受体型二维聚亚芳基亚乙烯(2D PAV)材... 科研动态 3天前0180
新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胡又凡-彭练矛团队在碳基模拟电路领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硅基互补极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尺寸的持续微缩为数字电路带来了速度提升、功耗降低和集成度提高等显著收益,但尺寸缩减同时也对先进工艺节点下模拟电路的设计带来... 科研动态 3天前040
新北京大学祖凌云/刘珂/朱驰研究团队发文揭示基于影像推测物质物理性质 2025年4月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祖凌云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部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刘珂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工学部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朱驰研究员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 科研动态 3天前050
新计算机学院盛斌教授联合多国学者联合述评,解读生成式AI数据对于医学大模型的影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盛斌教授联合清华大学医学院黄天荫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眼科研究所 Pearse Keane 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覃宇宗教授等多国学...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新上海交大陈鹏课题组在二维1T相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发现轨道特征与关联绝缘态的演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鹏课题组揭示了单层1T相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NbSe₂、TaSe₂和TaS₂)中莫特绝缘态的稳定性可通过改变金属原子的d轨道和硫族原子p轨道的杂化强度来有效控制,为探... 科研动态 4天前040
新上海交大王旭课题组解析马铃薯匍匐茎发育机制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富含淀粉的重要粮食作物,其茎分为地上茎和匍匐茎,其中地上茎负责直立生长和叶分化,而匍匐茎是形成块茎的特殊器官。因此匍匐茎分生能力的研究对改良马铃... 科研动态 4天前040
新遥感观测数据补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在遥感观测数据补全研究领域获进展。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通用补全模型——GDCM(Generalized Data Completion Model... 科研动态 4天前070
新超小有机纳米颗粒仿生光催化研究获进展 有机光催化剂的激子结合能高,激子扩散长度短,使得它们的电荷分离效率和电荷转移效率较低,从而限制了它们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能源的潜力。 受自然界光合作用系统II中发生的高效对称破缺电荷分离现象启发,中国科... 科研动态 4天前030
新双核镍催化研究取得进展 过渡金属催化炔烃的氢碳官能团化反应是构建多取代烯烃的重要合成策略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各类方法通常仅能在产物中引入一分子炔烃。非对称内炔烃的二聚-碳氢官能团化反应极具挑战性,反应往往生成多种异构体的混...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新研究构建创新双功能隔膜体系 钠金属电池(SMBs)凭借丰富的资源储量、较低的原材料成本及高达1165mAhg⁻¹的理论比容量,被学界广泛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技术。隔膜作为关键界面结构,承担引导钠离子通量、维持电解液分布均匀...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新超表面非线性光子学研究取得进展 非线性光学技术是全光信号处理、生物医学成像和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的重要技术,受传统材料非线性光学效应弱、依赖强激光源和长相互作用距离等问题限制,难以满足集成化、低功耗纳米光子器件的发展需求。介电常数近零...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新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北京时间4月23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DRO-A卫星单角锥反射器与1.2m口径望远镜地面激光测距系统,成功开展距离约35万公里的卫星激光测距新技术试验...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新碱性电解水催化剂研究取得突破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严雅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在水氧化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团队报道了一种高活性水氧化催化剂稳定策略,在不降低活性的... 科研动态 4天前040
新中法天文卫星SVOM捕捉到130亿年前的伽马暴信号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2025年4月24日,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SVOM)正式发布首批科学成果。 中法天文卫星于2024年6月22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轨工作...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新研究发现罕见的超钱德拉塞卡双星系统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以及匈牙利天文学家联合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巡天数据中发现了一颗罕见的、与生俱来的超... 科研动态 4天前060
新研究揭示温度决定植物细胞发育命运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温度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及产量形成。组蛋白变体H2A.Z已被证实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并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形态建成。多梳蛋白抑制... 科研动态 4天前050
科学家发现猴痘病毒关键抑制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猴痘病毒核心蛋白酶(CorePro)三维结构,揭示了核心蛋白酶底物识... 科研动态 4天前040
研究揭示猕猴大脑如何“导航”手部运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记录猕猴执行自然抓取任务时的神经活动,发现在大脑的运动皮层中存在类似GPS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够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表征手在空间中的位置。这为理解大脑如何控制运... 科研动态 4天前030
研究揭示斑马鱼不同年龄大脑胶质细胞亚型转变及其脑损伤响应特征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建立了覆盖斑马鱼幼年早期、幼年晚期、青年、年轻成年4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创伤性脑损伤条件下中脑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图谱,揭示了不同年... 科研动态 4天前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