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癌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互作促进肝癌转移新机制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鲁明研究组等,报道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肝癌细胞之间“乳酸-脂质过氧化-乙酸”的全新代谢互作模式,揭示了TAMs作为微环境乙酸供应源,通过增加肝癌...
            
            
            研究阐明哮喘发病与复发的分子机制
过敏性哮喘的发病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相关。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组与秦骏研究组,揭示了染色质重塑因子Brg1通过调控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的染色质状态,增强其有氧糖酵解代谢...
            
            
            科研人员开发出RNA基础语言模型
在真核生物中,RNA转录、剪接、翻译和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受到顺式调控元件、RNA结构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解析RNA多层次调控,对研究基因表达分子机制和设计RNA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调控复杂和数...
            
            
            研究开发出免疫治疗联用药物筛选的计算方法
8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博团队合作,开发了一个数据驱动的计算框架IGeS-BS,可推荐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的化合物,为开发联合用药方案和克服免疫治疗耐药...
            
            
            研究发现乳酸穿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并参与2型糖尿病进程
 肥胖是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肥胖诱导的慢性低度炎症能够重塑胰岛免疫微环境,导致巨噬细胞异常活化,进而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作为先天免疫的核心效应细胞,巨噬细胞通过表...
            
            
            研究发现化疗唤醒休眠乳腺癌细胞并导致转移复发的作用机制
研究建立休眠肿瘤细胞谱系追踪系统,首次证实化疗可激活休眠乳腺癌细胞并导致转移复发。化疗诱导肺部成纤维细胞衰老,分泌刺激中性粒细胞分泌胞外陷阱,重塑细胞外基质促进休眠癌细胞增殖。联合使用达沙替尼和槲皮素...
            
            
            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强度与肿瘤中T细胞耗竭性分化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吕伟研究组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利用免疫缺陷患者来源的T细胞受体(TCR)信号蛋白CARD11突变体,构建Card11不同基因突变型小鼠,揭示了TCR信号通路强度与肿...
            
            
            研究揭示人体器官衰老“线粒体时钟”
线粒体通常被认为是远古细菌与真核细胞共生演化的产物,其拥有独立的基因组,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然而,线粒体基因组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积累突变,其突变率远高于细胞核DNA,这些突变或与衰老、疾病密切相关。 近日...
            
            
            科学家揭示宿主识别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新机制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不仅协助消化食物,更在免疫系统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微生物通过释放各类分子与宿主“对话”,调控免疫细胞的生长与功能。为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人体配备了黏液层、抗菌蛋白...
            
            
            科学家建立简便高效的心肌细胞纯化方法
 心肌细胞在研究心血管发育、疾病建模、药物筛选以及毒性、细胞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因此需要获得高纯度心肌细胞。利用富含乳酸、无葡萄糖且营养贫乏的纯化培养基(乳酸法)纯化心肌细胞已被广泛使用,但这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