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出增强成人视觉能力新方法

人类视觉功能依赖并行视觉通路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大细胞通路加工运动和粗糙的视觉信息,而小细胞通路加工颜色和空间细节。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朋课题组和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文雯团队合作...
4天前
050

面向星地通信下行链路的弹性频谱感知技术提出

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向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目标迈进,星地通信成为实现全球无缝连接的核心支柱。然而,大规模低地球轨道卫星部署带来的频谱资源稀缺与高动态信道环境的叠加效应,制约频谱感知技术的精度和...
4天前
050

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仿生离子筛分材料

自然界中,生物离子通道能够精准筛分离子。这激发了研究人员构筑仿生离子筛分材料的灵感。这些材料可以分离一种阳离子跟其他阳离子,也能够将一种阴离子跟其他阴离子分开,广泛应用于化工和环境领域。用于分离阳离子...
4天前
040

金属纳米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瑞芳与聂广军团队,联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陈汉清团队,在递送金属纳米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炎症性肠病作为无法治愈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
4天前
050

二氧化碳电合成多碳产物研究获进展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被视为实现高质量“碳循环”的关键路径。其中,将CO2高效转化为含两个碳原子以上(C2+)的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经济价值。然而,现有Cu基催化剂面临高电流密度下传质受限...
4天前
050

研究揭示自噬蛋白ATG-9调控溶酶体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团队在自噬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了自噬关键蛋白ATG-9通过调控磷脂翻转酶活性以促进受损溶酶体修复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为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
4天前
050

科研人员精准设计多样化菌落斑图

生物斑图是生命体通过自组织形成的时空有序结构。生物斑图展现出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并在生物发育、生态适应和疾病进展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尽管生物斑图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形成机制仍是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院深圳...
4天前
050

纳米森林传感器应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黄成军和毛海央团队在纳米森林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呼吸是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反映运动强度的关键指标,呼吸模式与心肺功能相关。呼吸检测可以...
4天前
040

科研人员构建出氮化碳负载铜原子簇催化剂

在催化科学领域,单原子催化剂因独特的催化潜力而备受关注。但是,单原子催化剂的本征质量活性受限,制约其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基于少原子团簇催化剂精准可控...
4天前
050

研究破解柑橘黄龙病重要科学难题

柑橘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界的癌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团队等解析柑橘抗黄龙病核心分子机制,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该病害的小肽。这一研究破解了困扰国际农业界缺乏柑橘黄龙病抗性基因的科学...
4天前
050

高温镁电池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高温电池是特种电池的重要分支。镁金属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熔点和不易生长枝晶等优势,因而镁金属电池被认为是开发耐高温特种电源的理想选择。由于高温条件下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界面反应面临较多挑战,因此设计耐...
4天前
050

新型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发布

4月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重大项目“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结题审查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
4天前
050

暗能量动力学属性检验重要成果发布

4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暗能量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一成果为探索宇宙加速膨胀背后的物理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与关键证据,同时意味着可能存在宇宙学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 暗...
4天前
0100

科研人员命名两类新的恐龙属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发现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命名两个新物种即凌源中华鸟龙(Sino...
4天前
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