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727) 生命学院赵天永教授团队联合中美五团队解析玉米种子活力调控新机制 种子是生命的载体,其休眠结构中承载着无数世代进化锤炼的编码记忆,只需适宜条件便能苏醒萌发。但种子的命运取决于其在萌发前抵御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种子演化出了卓越的耐脱水特性,可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数年,甚至... 科研动态 5天前01520
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6)动物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团队在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布鲁氏菌病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的感染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团队... 科研动态 5天前0680
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5)经管学院阮俊虎教授团队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经管学院阮俊虎教授团队在《农业经济问题》发表题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内涵特征、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的研究论文,系统解构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渠道—物流”全链条的重塑机制,为破解生产转型... 科研动态 5天前01160
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4)生命学院陈红英教授和林学院贺虹教授合作在蚂蚁中发现一类新病毒科的病毒 近日,生命学院陈红英教授和林学院贺虹教授实验室合作,在《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了获得编辑推荐(Editor’s Pick)的研究文章——“Discovery of a novel... 科研动态 5天前01540
新电子科技大学严鹏教授团队在PR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严鹏教授团队在磁学与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研究交替磁体中磁子的动力学特性,发现了由磁偶极作用诱导的手性磁子间的强耦合效应,为基于交... 科研动态 5天前01600
马铃薯“吃饭”也要“量身定制”:差异化养分管理助力提质增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揭示了不同用途马铃薯品种在源供应能力、库需求及品质形成方面对养分管理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 科研动态 6天前0690
新型污染物筛查有了新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首次提出利用“亲蛋白结合能力”的新型污染物筛查策略,为识别食物链中潜在的富集性污染物提供了全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 科研动态 6天前01140
全球农膜对比研究出炉:生物降解地膜可持续性优势显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团队分析评估了全球范围内农用塑料地膜覆盖作物种植的可持续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科研动态 6天前0610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赵翔宇教授团队发现新型免疫调控细胞亚群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刊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在健康人体内鉴定出一类具有天然免疫调节功能的CD8+T细胞亚群(CD8Trp),揭示了免疫系统调控的新机制... 科研动态 6天前01100
北京大学李阿明课题组揭示动态博弈场景中群体智能行为演化机理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群体智能现象。从蚁群依托信息素介导的路径优化机制实现最短觅食路径选择,到蜂群通过“摇摆舞”信息传递完成高效筑巢与分蜂的群体决策;从鸟类种群基于局部邻域交互规则形成协同飞行编队,再到微... 科研动态 6天前0140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季雄团队揭示INO80/SWR复合物通过BRD2和染色质景观调控Pol II转录起始 先前的研究揭示了INO80/SWR复合物(包含INO80、P400/TIP60和SRCAP)的公共亚基RUVBL1/2作为分子伴侣和转录共激活因子,能够在启动子区域直接促进RNA聚合酶II(Pol I... 科研动态 6天前01240
上海交大王如竹ITEWA团队提出空气取水走向商业化的热泵技术平台及市场发展路径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创新团队解析了空气取水的热力学最小能耗,并与在售产品的实际性能与市场表现进行对比评估,进一步提出了“热泵技术耦合冷凝、吸附... 科研动态 6天前01730
交大溥渊团队在机器人领域顶级旗舰会议IROS发表论文:自动代客泊车场景图:用于自动代客泊车的层次化视觉语言建图和导航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团队在机器人国际会议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 科研动态 6天前01580
交大溥渊团队AI RNA设计成果登上人工智能顶会NeurIPS 2025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郑双佳老师团队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The Thirty-Ninth Annu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 科研动态 6天前01060
新清华大学电机系联合研制的兆瓦级高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试飞成功 9月19日至21日,清华大学电机系与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空风力发电系统——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SAWES),在新疆哈密淖毛湖... 科研动态 6天前02920
新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谢永乐团队提出空间转录组基因表达预测新方法 近日,自动化工程学院谢永乐教授“电磁与声波测量”团队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AI in Medicine实验室(AIM La... 科研动态 7天前01730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院崔春华教授团队揭示水氧化还原化学突破电催化界面限制 9月22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崔春华教授团队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ulk water redox chemistry enables rad... 科研动态 7天前0530
电子科技大学首届电子信息与中医药融合创新大会在成都举行 9月20日,首届电子信息与中医药融合创新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现代化”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信息与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电子信息+中医药”跨学科融合的前... 科研动态 7天前021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3)生命学院韦革宏团队揭示根瘤菌3MST通过过硫化修饰宿主RbohB维持氧化还原稳态并促进大豆共生结瘤的分子机制 近日,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国家重点实验室韦革宏教授团队陈娟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杂志发表了题为:“Persulfidation of host NADPH oxidase RbohB... 科研动态 7天前0159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2)GCB:自然干旱梯度上土壤微生物的生态进化特征与能量利用策略 近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土壤微生物生态进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Shifts in genome size and energy utilization strategies ... 科研动态 7天前019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1)植保学院孙丽英教授课题组在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植保学院分子病毒学研究团队孙丽英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Viral RNA Silencing Suppressor Modulates Reactiv... 科研动态 7天前0107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0)园艺学院徐凌飞教授团队利用梨属不同种资源揭示苯乙酮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揭示苯乙酮类物质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 近日,园艺学院徐凌飞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题为“Naturally impaired side-chain shortening of aromatic 3-ketoacyl... 科研动态 7天前01190
用光学生成图像,几乎0耗电,浙大校友一作研究登Nature 本文转自机器之心 见过省电的模型,但这么省电的,还是第一次见。 在 《自然》 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Shiqi Chen 等人描述了一种几乎不消耗电量的 AI 图像生成器的开发。 ... 科研动态 7天前0840
南开大学,最新Science 据南开大学新闻网,近日,南开大学讲座教授中村荣一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Rapid, Low-temperature Nanodiamond Formation by Electr... 科研动态 7天前0920
“零的突破”:211大学青年教师和其首位博士生,联合发Nature!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山东姑娘刘璐因为在学校听了一次中国地质大学戴志高教授的学术讲座,就认准了导师,不远千里“追星”到武汉读博,成为戴志高教授首位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她四年后顺利毕业,并且把博士毕业... 科研动态 7天前01120
嫦娥六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揭示月表及次表层水分布特征 此前研究认为,月球水来源有三种可能——太阳风氢离子注入、彗星或陨石撞击引入和月球原生水。其中,太阳风氢离子注入是月表水的重要来源,但太阳风驱动月表水形成与分布的机制和演化过程,尤其是月表以下次表层水分... 科研动态 7天前01700
研究发现RIPK1/RIPK3淀粉样纤维跨细胞传播诱导细胞坏死新机制 程序性坏死作为独立于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执行坏死功能的核心蛋白质机器,是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与RIPK3共同组装形成... 科研动态 7天前01550
非重复快速射电暴高灵敏度观测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对一例极其明亮的非重复型快速射电暴FRB 20250316A进行高灵敏度观测,未发现任何持续存在的射电源。这为非重复FRB的持续射电源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限... 科研动态 7天前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