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基于有机光致动器的集成光子线路重构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车延科研究员、张闯研究员等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运动轨迹可编程的光致动器,用于集成光学芯片上的器件重构。该制动器由有机分子晶体组成,尺寸仅为微米量级...
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夏季研讨会成功举办
8月31日至9月1日,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夏季研讨会在合肥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重组后的首次夏季学术盛会,由空天飞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唐志共...
太阳高能粒子高速晚到,为理解激波加速过程提供线索 中国科大在太阳高能粒子加速和传播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郭静楠教授和汪毓明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太阳高能粒子加速和传播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delayed arrival of faster so...
中国科大在量子模拟实验中观测到“弦断裂”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首次使用超冷原子光晶格系统实现了对格点规范理论中“弦断裂”(String Breaking)现象的量子模拟,为理解强相互作用体系中的禁闭行为与相变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
中国科大超导研究团队在镍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物理系的陈仙辉研究团队与上海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曾桥石研究组、安徽大学葛炳辉研究组合作,近日在混合型Ruddlesden–Popper(RP)结构镍酸盐La5Ni...
中国科大实现可任意重构的光控微纳米电流通路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邹崇文课题组合作,通过对二氧化钒(VO2)薄膜局域绝缘态-金属态相变的光学调控,实现形状可任意重构的微纳米电流通路,并展示其在固态...
中国科大最新发现: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火震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内部存在一个半...
中国科大揭示二氧化碳电还原的界面氢源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联合悉尼大学李逢旺教授团队,在强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电还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在铋催化剂表面固定含氮唑类有机分子层,实现了对界面氢源类型的动态调控,显著提高...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单光子源的多中继量子网络架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腾云、陆朝阳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基于团队自主研制的高品质单光子源,在国际上首次突破此前量子网络限于单个中继节点的技术瓶颈,成功构建出包含多个量子中继节点的可扩展网络架构...
中国科大突破湍流大气遥感极限:具有阿瓦级灵敏度的光子计数双光梳光谱
中国科大薛向辉教授团队在单光子双光梳光谱领域创新性提出双光梳探测方法新范式,并在开放大气光谱探测应用中取得重要突破,该项成果8月27日在线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