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款“坤元”大模型发布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两款“坤元”大模型发布

文章导读
人工智能如何让遥感探测快如闪电?在第三届海岸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苏奋振研究员发布两款“坤元”大模型——“感东南”与“拟千海”,颠覆传统陆海监测模式。“感东南”革新东南亚资源环境探测,实现1990-2020年土地覆盖精准分析,精度超92%,运算仅需3-4小时;“拟千海”突破海洋数据匮乏瓶颈,建模精度提升25%,助力解析洋流动力学与全球气候机制。这些AI融合成果推动智能化高效监测,未来将拓展数据维度、降低应用门槛,提升海岸带灾害预报能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7月29日,第三届海岸带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学家苏奋振发布了两款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坤元·感东南”与“坤元·拟千海”。两款大模型分别针对陆和海,构建起陆海智能监测与模拟技术体系。这是遥感与海洋研究融合人工智能的重要成果,有望为区域遥感精准快速探测和全球海洋模拟提供支撑。

“感东南”大模型聚焦东南亚陆地区域资源环境探测,凭借自主研发的样本自动生成及参数高效微调技术,实现了1990年至2020年东南亚长时序土地覆盖精准探测,7大主要类别的总体精度超92%。该模型运算效率高,基于消费级NVIDIA 4090显卡,仅需3至4小时便能够完成东南亚地区土地覆盖探测。这一成果革新了传统资源环境探测模式,推动东南亚地区资源环境研究迈向智能化、高效化新阶段。

“拟千海”大模型用于解决大洋千米层数据匮乏和理论局限的困境。科研人员针对性提出物理时空关系引导的时空智能通用建模框架,引入时间-空间关联信息创新编码自回归预训练模型,并采用渐进式微调策略同化130余万条Argo轨迹数据,实现了大洋千米层流场高精度时空智能建模,较传统方法精度提升可达25%。该模型能够助力中层洋流动力学特征、物质输运机制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规律解析,深化人类对海洋动力过程与全球气候系统的科学认知。

未来,研究团队将通过注入海量地理数据拓展监测维度,降低系统应用门槛,为陆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团队将重点提升对土地覆盖演化、海洋灾害响应等海岸带复杂现象的探测预报能力,为全球海岸带科研与应用领域打造更强大的技术平台。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