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京大学徐志伟、鹿化煜教授团队揭示全球风能评估系统性偏差并提出校正新方法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与能源结构亟待转型的背景下,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风能作为最具规模化应用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是世界风电...
新南京大学刘震教授团队在病毒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为代表的一系列致病性病毒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病毒防治策略以缓解这一类令人担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病毒...
南京大学医学院杨中州团队发现内质网稳态及内质网-线粒体互作在心内膜及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早期胚胎心脏主要由心内膜组织及心肌组织构成。其中,心内膜分布于的心脏内表面,面积广大,与心肌小梁紧密相连,对心肌小梁致密化发育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心内膜发育异常会引起心肌小梁发育缺陷,导致心肌致密化不...
南京大学金钟课题组人造仿生α-氨基酸修饰天然芦荟大黄素分子应用于大规模、低成本的绿色储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发展大规模能源储存系统对于调节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之间的电力输送至关重要。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s)能够将大量能量储存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和可靠的安全性,因此被视为大规模...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合作团队实现限域氢化制备单面氢化石墨烯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力波、袁国文团队联合李绍春教授,在类石墨烯制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利用衬底与石墨烯之间的范德华空间,实现了限域氢化,成功制备出具有精确氢碳(H/C)原子比的单面氢化石墨烯...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晓峻教授、程营教授课题组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实现声学涡旋频率梳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刘晓峻教授与程营教授课题组在声学超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的声学时空超表面,实现了声学涡旋频率梳,并将其应用于声学图像处理...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于贵瑞院士应邀来校做精彩学术报告
应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2025年3月25日莅临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作题为“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黄璞教授合作团队在新奇自旋相互作用的实验探测上取得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黄璞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利用磁悬浮力传感器在毫米尺度上首次实现了对自旋-质量-速度新奇相互作用的高精度探测,将耦合常数的实验约束提升了超过三个数量级。 大量理...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研究团队揭示了海冰空间分布的变化影响地球能量收支的机制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冰融化会显著减少地球的反照率,使得更多太阳辐射被地球所吸收,因此过去一般认为海冰总量的减少总是能够对地球系统产生辐射加热的作用。 然而,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尽管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海...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汤怒江、都有为课题组在二维铁磁体中发现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奇异的温度依赖
单轴磁晶各向异性UMA对磁存储技术、实现二维长程磁有序、及量子与拓扑相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二维铁磁体中UMA的温度依赖更是实现超高密度磁存储介质、理解磁斯格明子复杂相图,及优化自旋电子学器件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