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面对全球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制定因法规差异长期停滞的僵局,中国团队如何破冰?西安交通大学白博峰教授领衔提出的创新提案ISO/NP 25784成功立项,首次为板式换热器打造科学能效测试方法,填补国际空白!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不仅支撑ISO技术委员会重启,更将推动全球统一标准体系建设。板式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其能效提升对实现“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至关重要。新标准为制造商及用户提供可靠依据,助力选择高效设备,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全球推广,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白博峰团队贡献核心“中国方案”,其研究成果已转化国内标准,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揭秘这一变革如何开启工业绿色革命新篇章!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5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博峰教授领衔提出的国际标准新提案——ISO/NP 25784《压力容器能效测试—板式换热器》(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 Plate heat exchanger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锅炉和压力容器技术委员会(ISO/TC11)成功获批立项。
由于成员国间锅炉和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存在差异,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长期难以达成共识。本提案创新性地提出了板式换热器的能效测试方法,其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关键突破,不仅为ISO/TC11在中国主导下的重启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对我国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锅炉压力容器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白博峰教授担任该项目工作组(WG12)召集人和负责人,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蒋琛博士、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节能技术研究所笪耀东所长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参与制定。
板式热交换器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能效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化工、冶金等重要行业的节能减排成效,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国际上缺乏统一的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标准。
该标准提案将填补这一空白,为可拆卸及半焊板式热交换器提供科学、统一的能效特性测试、计算与评价方法。其制定实施将为全球设备制造商和用户选择高效设备提供可靠依据,有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全球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具有深远意义。
白博峰教授团队为该标准提案的立项提供了核心理论支撑。团队长期深耕热交换器能效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系统性的热交换器能效评价方法,为科学界定热交换器能效等级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研究成果已成功转化:板式换热器能效评价方法分别纳入行业标准NB/T 47004.1-2017和安全技术规范TSG R0010-2019。白博峰教授团队的创新成果为本次国际标准的制定贡献了关键的“中国方案”,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锅炉压力容器能效评价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图1西安交大提出的通用热交换器能效评价方法
图2热交换器能效评价方法应用成果显著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