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欧亚大陆北部无雪间歇期对冷季土壤热状况影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研团队联合美、加学者,基于1966至2019年欧亚大陆北部气象站点数据,研究冷季无雪间歇期(TPSFB)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70°E以西地区TPSFB因气温升高而显著增加,推动土壤升温...
2周前
0150

萨吾尔山参照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研究取得进展

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的重要“固体水库”,因受西风带和北冰洋气流共同影响,其物质平衡变化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特征。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利用能量平衡模型及实地观测数据,高精度重建了该冰川20...
2周前
0140

研究构建出土壤水分估算新路径

研究团队将盲源分解技术引入土壤水分估算,提出新路径。该方法结合单通道与多通道盲源分离,利用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多维矩阵重构和非负矩阵分解,有效分解时间序列微波亮温信号...
2周前
0170

第三极冰川前缘植被演替动态及植物区系相似性研究获进展

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统称为“第三极”地区,是除南北极外最大的冰川集中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第三极地区正经历显著增温,而气温上升加速了冰川消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第三极冰川前缘作为海拔最高的陆地脆...
2个月前
0190

绵羊肠道微生物调控寒冷适应能力研究获进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低温天气频发,畜牧业面临挑战。寒冷应激易导致牲畜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以及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如何提升牲畜的抗寒能力,成为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中...
3个月前
0320

我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发布

在3月21日首个“世界冰川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 根据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2020年前后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
4个月前
0320

土壤介电性质研究获进展

土壤复介电常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敏感关系构成地球探测技术的核心基础。这些技术包括用于测量原位土壤湿度的时域反射法和频率反射法、地下目标识别的探地雷达以及实现全球和区域土壤水分反演的主/被动微波遥感方法...
7个月前
0310

西北研究院提出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水生产力提升方法

绿洲是干旱区的组成单元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国土空间。水资源是维持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绿洲系统的关键。而绿洲扩张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矛盾,影响了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有研究认为,在剖析绿洲水...
9个月前
0610

西北研究院揭示1975年至2020年黄河“几字弯”沙漠化时空变化

黄河“几字弯”是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的发起地之一,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黄河“几字弯”因黄河绕行这一区域的形状似弯曲环抱的“几”字而得名,泛指黄河流经的甘肃、宁夏、内...
3个月前
0380

重建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活动强度研究获进展

敦煌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当前,敦煌面临着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多重问题,其中频发的沙尘天气直接影响敦煌的生态安全以及莫高窟和阳关等历史文化遗...
3个月前
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