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8)植保学院刘慧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真菌的新型基因组防御机制 TRISS 近日,植保学院刘慧泉教授团队在引发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基因组防御系统:“串联重复诱导的有性沉默(TRISS)”,这是该团队继2016年发现真菌A-to-I mRNA编辑现象以来... 科研动态 2周前029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7)康振生院士团队揭示TaGW2-TaVOZ1模块通过泛素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调控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院士/毛虎德研究员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题为“TaGW2-TaVOZ1 module regulates wheat salt ... 科研动态 2周前031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6)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领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题为“The susceptibility factor RTP1 negatively regulates Arabidopsis... 科研动态 2周前0348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5)经管学院张晓宁副教授/张寒教授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经管学院张晓宁副教授/张寒教授在《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 科研动态 2周前0176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4)水保全重室张庆玮副教授揭示农田地表微地形改变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氮溶出路径分配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庆玮副教授在农田地表微地形改变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氮溶出路径分配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the r... 科研动态 2周前02120
仿“蝉肋骨”造出高性能声学换能器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程群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明珠课题组合作,在仿生限域组装和声学换能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传统聚合物、金属、陶瓷声学换能器所用薄膜材料,往往难以同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 科研动态 2周前02540
研究提出日冕物质抛射自动三维重建新方法 日冕物质抛射是从太阳抛入行星际空间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团,是太阳系内最大尺度的能量释放活动,也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当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时,对地面和太空的设施造成损坏,产生经济损失。因此,探讨日... 科研动态 2周前01950
高灵敏度多光谱功能光声显微镜研制获进展 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OR-PAM)凭借光/声共聚焦实现细胞级、无标记活体成像,但长期受制于“光源昂贵、红光信号弱、声光耦合效率低”三大问题,限制了其在更深、更快、更广谱成像中的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 科研动态 2周前02460
具有高效免疫保护作用的非洲猪瘟减毒毒株成功构建 非洲猪瘟(ASF)是对家猪、野猪和疣猪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出血性疾病。目前,非洲猪瘟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中国农业大... 科研动态 2周前01,4880
科学家定量重建过去200万年西南地区陆地温度变化 第四纪是见证人类迁徙与文明演化的关键地质时期。陆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陆地温度是刻画全球温度变化特征的重要方面。目前长尺度高分辨率的第四纪陆地年均温记录仍相对匮乏,妨碍了我们对全球温度变化模式、机... 科研动态 2周前02600
研究揭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成因联系 中国东部的中-新生代火山岩如同地质记录仪,清晰保存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历史。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分析716个具有原始成分特征(Mg#≥0.6)的火山岩样本,建立了1.5亿年以来完整的地球化学... 科研动态 2周前02040
多孔钽金属植骨研究取得进展 骨损伤是临床常见难题,尤其在关节翻修、创伤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随不规则骨缺损。传统修复材料难以匹配复杂形态且力学适配性欠佳。此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体内外研究证实,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 科研动态 2周前02860
研究解析人类激素受体的表达特征与疾病关联 人类激素受体在个体发育与生命活动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以往研究聚焦于单个或单类激素受体,鲜有关于人类激素受体的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组,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单... 科研动态 2周前02840
热带森林土壤碳汇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多国科研机构,在热带森林土壤碳汇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团队选取热带地区同一演替序列下的典型森林类型,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野外原位培养实验。通过结合内生长袋... 科研动态 2周前02580
研究发现铁电二极管噪声新特性 边缘人工智能系统因密集计算需求,对高质量随机熵源有较高要求。传统熵源随温度变化及频率增加而衰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铁电二极管噪声特性能够契合高频和剧烈温度变化的边缘人工智能系统。团... 科研动态 2周前01730
科研人员揭示海洋热浪影响全球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 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加剧,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持续时间也不断延长,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洋上层200米以内的水体,作为海洋的初级生产者,支撑着整个海洋食物网,并在全球... 科研动态 2周前01440
研究揭示具核梭杆菌黏附宿主细胞动态调控机制 病原菌表面粘附素通过特异性分子,识别介导病原体与宿主的紧密接触,并在感染过程中呈现动态调控特征。然而,关于细菌-宿主界面粘附强度的动态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具核梭杆菌是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显著富集的厌氧... 科研动态 2周前03780
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岩石圈形成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基于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及周边陆地台站和海底地震仪记录的环境噪声数据,开展了三维横波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揭示了东向地幔流对菲律宾海内部及周边边缘海盆地岩石圈形成... 科研动态 2周前02430
研究揭示认知控制大脑活动随年龄呈倒U型发展轨迹 认知控制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个体通过调控注意、思维与行动,来达到特定目的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可使人类聚焦目标并排除干扰。目前,认知控制的认知/行为变化规律已较完善,成为发育/衰老相关疾病的诊断依... 科研动态 2周前01830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朱旺升教授课题组揭示粮食作物重要真菌病原禾谷镰孢致病新机制 9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朱旺升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在线发表题为“An apoplastic fungal effector disrupts N-g... 科研动态 2周前04200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团队合作揭示膳食补充花生四烯酸可显著增强疫苗免疫效果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其保护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大多数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建立有效免疫,存在较长的“免疫窗口期”,在疫情暴发时可能无法及时提供保护。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辅助策略以加速疫苗免... 科研动态 2周前03900
清华大学航院张一慧课题组报道拉伸屈曲驱动的三维网状材料与电子器件组装方法 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张一慧课题组提出一种拉伸屈曲驱动的三维网状材料组装方法,为三维网状材料与高性能电子器件的集成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生物组织如血管、皮肤等,常由... 科研动态 2周前03080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姚骏课题组揭示小胶质细胞参与双相抑郁行为发生的机制 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种以躁狂和抑郁发作作为特征的复杂精神疾病。其中,Ⅱ型双相情感障碍(BDII)以重度抑郁和轻度躁狂发作作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 科研动态 2周前04250
上海交大安渊教授团队揭示紫花苜蓿平衡生长和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安渊教授团队在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题为 The MsNAC73–MsMPK3 Complex Modulates Sal... 科研动态 2周前02540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融入“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开启科技创新与转化“加速度” (通讯员古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1日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9月13日,央视新闻记者走进中山大学,探访这一“登顶”背后的高校力... 科研动态 2周前03700
中山大学中国眼科飞行医院年底实现首飞 9月10日,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首场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布会开到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解码当下广东眼科领域尖端诊疗技术。 30秒内可完成白内障初诊,180秒完成婴幼儿16种眼疾初筛,Chat... 科研动态 2周前03990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中哈公共卫生与人兽共患病防控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入选上合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首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通讯员李瑞婷)9月4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挂牌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现场同步启动了10个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中山... 科研动态 2周前03660
中山大学邱伟、蔡蔚、舒崖清团队揭示自身免疫脑炎血脑屏障破坏新机制 (通讯员舒崖清)近日,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蔡蔚、舒崖清团队将临床观察与分子机制研究相结合,阐明了外周髓系单核细胞在自身免疫脑炎的作用机制,发现单核细胞驱动的IRF7通路是抗NMDAR脑炎中血脑屏... 科研动态 2周前03220
中山大学柯尊富团队开展中国最大规模的胰腺癌同源重组缺陷真实世界研究 (通讯员康峻鸣)胰腺导管腺癌(PDAC)因预后极差被称为“癌王”,五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仅6–8个月,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含铂化... 科研动态 2周前03540
中国科大提出广义Neumann定理 为传统铁电与分数量子铁电建立统一理论框架 近日,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何力新研究组取得突破:提出了广义Neumann定理,统一解释了传统铁电与新近发现的分数量子铁电(FQFE),修正了长期以来在铁电材料研究中的经典理论。这一成果为理解和调控铁电性... 科研动态 2周前0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