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刘俊峰、王冬立团队报道Pmk1可作为兼具预防和治疗功能的杀菌剂靶标
文章导读
稻瘟病肆虐,传统杀菌剂抗性频发,但一个罕见靶标竟同时具备预防与治疗双重神效!中国农大刘俊峰、王冬立团队重磅发现:Pmk1蛋白可作为新型杀菌剂靶标,其特异性化合物A59能精准抑制真菌侵染——既阻断病害发生,又逆转已感染组织。实验揭示,A59靶向Pmk1催化位点,使稻瘟菌被困单细胞并爆发水稻与大麦的双重防护。更关键的是,Pmk1在病原菌中高度保守,有望突破抗性困局,开发广谱杀菌剂。这项发表于《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的突破,为绿色植保带来全新希望,速看如何改写农药研发逻辑!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植物保护学院刘俊峰、王冬立团队在爱思唯尔旗下《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Pmk1 as a target for both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treatments against pathogenic fungi ,报道了Pmk1可作为兼具预防和治疗功能的杀菌剂靶标。目前,仅有少数杀菌剂(如春雷霉素和稻瘟灵)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春雷霉素靶向细菌70S核糖体,稻瘟灵可能靶向一种磷脂合成相关的甲基转移酶。因此,Pmk1可作为开发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杀菌剂另一个罕见靶点。
化学防治仍是稻瘟病等植物真菌病害防控的核心策略,但抗性和残留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反应由依次激活的MAPKKK、MAPKK和MAPK组成。真菌有三种MAPK(Mps1、Pmk1和Osm1),其中Mps1已被证明可作为杀菌剂靶标。Pmk1不仅对附着胞的形成至关重要,还调控侵染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但其是否可作为杀菌剂靶标尚未见报道。
为探究Pmk1是否可作为杀菌剂靶点,使用药明康德的DNA编码化合物库进行抑制剂筛选,共获得13种可能选择性结合Pmk1的化合物。分析这些化合物的特性,最终选择化合物A59并合成(图1)。SPR实验表明A59与Pmk1之间的结合解离常数为42.5μM,证实A59能够与Pmk1结合。酶活实验显示A59能够抑制Pmk1的活性。
图1 A59小分子的结构式
Pmk1在稻瘟菌附着胞形成和侵染菌丝扩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抑制Pmk1会导致侵染菌丝被困在单个植物细胞内,并引发活性氧的爆发。将A59应用于稻瘟菌防治时会产生与抑制Pmk1相同的表型,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在体内靶向Pmk1,对抵御稻瘟菌侵染水稻以及大麦具备双重防护效应——既能在侵染前期发挥保护作用,又能在侵染后期展现治疗活性(图2)。
图2 体内实验表明 A59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随后,预测了Pmk1的三维结构,并采用分子对接预测A59在Pmk1上的结合位点(图3A)。结果显示A59与Pmk1的催化位点结合,这与酶活实验结果一致;Pmk1的氨基酸残基Q104等与A59形成四个氢键,V30等与A59形成疏水相互作用(图3B)。根据分析结果制备了突变体蛋白,发现突变体与A59的相互作用降低或消失,支持计算得出的Pmk1-A59复合物模型。
图3 化合物A59与Pmk1结合位点的分析
由于A59含有三个手性碳原子,决定对其进行修改以评估其异构体(图4)。发现对哌啶基团中的手性碳原子进行替换对Pmk1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改变第二个手性碳原子对Pmk1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改变第三个手性碳原子或同时改变第二和第三个手性碳原子则显著影响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对Pmk1的活性至关重要。
图4 A59的异构体
综上,Pmk1在稻瘟菌侵染过程中对植物体内侵染菌丝的扩展至关重要,但其是否可作为杀菌剂的靶点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通过筛选和验证特异性靶向Pmk1的化合物A59,证明了Pmk1可作为开发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的潜在靶点,并提供了A59作为先导化合物。鉴于Pmk1在植物病原菌中的保守性,该蛋白具有作为广谱杀菌剂靶标的潜力。
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孔志伟、冯冀尧博士、博士研究生李聚贤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俊峰教授和王冬立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植物保护学院杨俊教授、理学院张振华教授为稻瘟菌表型测试和化合物合成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上述研究成果是研究团队明确Mps1可作为杀菌剂潜在靶标工作的延续,是在解析Tps1、NIS1-BAK1的互作机制以及成靶性之后取得的新进展。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