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基孔肯雅病毒中和抗体及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文章导读
面对基孔肯雅病毒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威胁,特效药物长期缺位。如今,中国科学家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两株“超级抗体”,不仅能100%保护小鼠免于致命感染,更首次揭秘其三重协同作用机制:从阻断病毒附着、抑制膜融合到交联病毒颗粒,实现精准拦截。这项突破不仅为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全新靶点,更为未来疫苗设计指明了方向。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人畜共患急性病毒性疾病,该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目前,已有两款CHIKV疫苗在海外获批,但全球范围内仍缺乏获批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在暴露后预防以及免疫受损人群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临床需求。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从一名CHIKV感染康复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中,筛选获得一组人源单克隆抗体,经系统评估后鉴定出两株高效中和抗体C34与C37。两者在体外呈强中和活性,在免疫缺陷小鼠致死性攻毒模型中,治疗组(感染后24小时给药)和预防组(感染前24小时给药)均明显降低足跖肿胀,并实现100%存活。

为阐明抗体的分子机制,团队采用冷冻电镜与X射线晶体学技术,解析了抗体与病毒样颗粒(VLP)或E1–E2异源二聚体的复合物结构。结果显示,抗体结合在E2的一个关键表位,该表位跨越E2的B结构域与A-B连接区域,并涉及E1残基,核心残基为D250与K252。两株抗体紧密结合该区域,解释了其高亲和力与强中和表型。

功能与结构分析揭示,抗体通过三重协同机制发挥中和作用。一是附着阻断,C34/C37在相邻刺突与Mxra8茎部产生位阻,降低VLP与Mxra8阳性细胞的结合;二是构象限制,抗体稳定E1/E2构象,限制E1融合环暴露,抑制膜融合;三是颗粒交联,IgG在二、五重轴附近交联病毒颗粒,减少病毒扩散。

研究表明,康复者来源的人源抗体通过“受体茎部阻断+融合抑制+颗粒交联”多通路策略有效拦截了CHIKV。E2 B域—A-B连接区域与E3脱落构象热点,为抗体药物优化与结构疫苗设计提供了关键靶点。同时,Mxra8茎部阻断策略为开发广谱抗体干预提供了新路径。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链接

抗基孔肯雅病毒中和抗体及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C34与C37通过受体Mxra8颈部区阻断的结构机制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