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成果入选2025年度绿色技术创新案例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输电塔上的监测设备也能像手机一样“无线充电”?清华大学团队颠覆传统供电模式,首创“高电压无线充电器”,从高压导线直接取电,实现远距离高效无线传能。这项已成功应用于110kV输电线路的创新技术,突破绝缘难题,提供稳定可靠能源,彻底告别太阳能供电受天气影响、维护成本高的困境。入选2025年度绿色技术创新案例,它正为电力物联网铺就绿色高效的新基座。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公布2025年度绿色技术创新案例名单,共遴选出60项优质创新成果。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申报提交的“高电压无线充电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无线供能系统成功入选。

该成果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输配电设备综合仿真及智能运维研究所研发,创新性提出基于多级磁谐振耦合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有效解决了从导线侧跨越绝缘子向电力塔上设备安全供能的技术难题。该系统可直接从高电压导线取电,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电能输送至电力塔,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配备一套“高电压无线充电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太阳能+蓄电池”供电模式在复杂环境下可靠性差、维护成本高等瓶颈问题。

清华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成果入选2025年度绿色技术创新案例

清华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成果入选2025年度绿色技术创新案例

系统关键器件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目前,系统已应用于110kV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供电,具备输出功率≥50W、传输效率≥50%的性能指标,突破了高电压环境下远距、高效能量传输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保障功率传输的同时全面满足线路高压绝缘的安全要求。系统具备高可靠、可扩展、易部署等优势,可有效支撑状态监测、智能巡检、通信定位等关键感知设备的大规模部署,为电力物联网建设提供稳定的供能基础,推动输电线路运维模式的产业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案例”由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联合绿色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共同组织,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国家“双碳”战略相关部署,发掘总结并交流推广“双碳”产业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大力推进“双碳”产业专利产业化,加快绿色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供稿:电机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