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等研发实现零下60度充放电循环的全固态电池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零下60℃还能稳定充放电?北大、南科大联合团队突破全固态电池低温极限,研发新型非晶固态电解质L1.25NTCl,在-30℃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超83%,-60℃循环超200小时不衰减。这项成果或将彻底解决电动车、储能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续航难题,为高寒地区能源应用打开全新可能。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北京大学等研发实现零下60度充放电循环的全固态电池

12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邹如强、高磊研究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朱金龙、韩松柏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发文,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非晶固态电解质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面向极寒环境的全固态电池。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优势,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然而,在低温环境下,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功率输出显著降低,充电过程中还可能形成锂枝晶,增加安全风险。基于此,研究团队研发了新型非晶固态电解质材料xLi3N-TaCl5(13x2),且发现当3x = 1.25时,L1.25NTCl非晶电解质可在25℃下实现5.91 mS cm-1的高离子电导率,从而确保电池内部和正极/电解质界面的高效离子传导。基于此,团队采用LiCoO2(LCO)正极、非晶L1.25NTCl电解质、硫化物Li10GeP2S12(LGPS)界面层与Li-In负极构建了面向低温环境的全固态电池。该电池在零下10℃、零下30℃、零下40℃下分别展现出183.19164.8143.78 mAh g-1的高放电容量,并在零下30℃18 mA g-1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137.6 mAh g1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3.50%)。值得注意的是,该电池在零下60℃下的充放电循环可持续超过200小时,显示了其在极端寒冷条件下的潜在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团队将在制备工艺的可控性、批量化制造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这种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