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石生真菌适应性趋同演化分子遗传机制

石生真菌是一类栖息于岩石表面或内部的暗色真菌,作为多极端环境嗜性/耐受性生物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与岩石生境高度适应。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等,系统揭示了座囊菌纲和散...
1周前
03080

研究提出铁皮石斛多糖和花青素生物合成新机制

石斛属是兰科中物种最丰富的属之一,其种类主要附生于树干或扎根于岩壁,这种贫瘠且易旱的胁迫环境,驱动其演化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其茎部特化为储能器官,以甘露聚糖而非淀粉作为主要储备多糖,并积累花青素,形成...
1周前
03400

研究发现石墨烯中载流子浓度的尺寸依赖效应

提高量子电阻芯片中霍尔器件的集成密度,是实现量子电阻多量值的关键。然而,霍尔器件尺寸微缩是否影响石墨烯基量子电阻性能,成为该领域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
1周前
02020

研究人员新策略构建高效酵母细胞工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在构建高效细胞工厂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以酿酒酵母为宿主,通过寿命改造,提高了细胞在发酵过程的活力,并结合代谢工程改造,提升了香紫苏醇的合成效率。 香紫苏醇来源...
1周前
02770

碳纳米环单分子器件对称性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单分子器件为探索纳米尺度电荷传输与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单分子器件依赖在分子末端引入锚定基团,以实现与电极的连接,从而形成以线性结构为主的器件架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器件结构与功能的拓展。 ...
1周前
02770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对羊肉风味的影响

羊肉是重要的畜产品,其风味形成机制复杂,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微生物发酵等因素相关。长期以来,羊肉风味研究多停留在化学分析层面,缺乏对形成机制的系统整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聚焦微生...
1周前
03200

太赫兹混沌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等,在太赫兹(THz)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混沌领域取得进展。团队在无需外部光学反馈或光注入等复杂扰动条件下,仅通过单一电流调控实现并验证了自由运行...
1周前
01960

拉索破解宇宙线“膝”形成之谜

11月16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发布两项科学成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团队通过观测发现,黑洞吸积驱动的微类星体是银河系中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将质子加速至拍电子伏(PeV...
1周前
02560

科学家实现“一步法”改造芳香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提出了借助N-硝胺实现直接脱氨官能团化的全新方法,能够高效将惰性芳香族碳-氮键直接转化为多种重要化学键,如碳-卤素键、碳-氧键、碳-氮键及碳-碳键等。该方案...
1周前
01930

星地微波高码率通信技术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组织开展了星地微波高码率通信实验,重点对高阶调制解调技术进行验证。此次实验将X频段星地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6.0吉比特每秒(Gbps)、Ka频段提升至20Gbps...
1周前
02640

全月尺度月表水起源与空间分布研究取得进展

月表水的来源与空间分布特征,是揭示月球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线索,也为月球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应用意义。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为系统评估从低纬度到中纬度地区水的空间分...
1周前
0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