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和磁赤铁矿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文章导读
你绝对想不到,月球背面的土壤里竟藏着“生锈”的铁!嫦娥六号从南极—艾肯盆地带回的月壤中,科学家首次发现微米级的晶质赤铁矿和磁赤铁矿,颠覆了月球长期被认为处于极端还原环境的传统认知。这些强氧化矿物从何而来?研究揭示,它们竟诞生于数十亿年前大型撞击的极端高温高压瞬间——月表物质气化后形成高氧逸度环境,让铁“氧化生锈”。这一发现不仅为月球表面存在氧化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更可能揭开月球磁异常之谜。月球的演化史,或许将被重新书写。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云南大学,通过分析嫦娥六号返回的月球南极—艾肯(SPA)盆地月壤样品,首次发现了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为月球表面存在强氧化性物质提供了直接的样品证据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认知中月球表面处于极端还原环境的观点,为破解月球表面磁异常与大型撞击事件的成因提供了关键线索。

氧化还原作用在行星形成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与地球不同,月球内部的氧逸度和表面环境研究表明,月球几乎不存在强氧化条件,整体处于还原状态。随着月球研究的深入,月球轨道遥感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研究推测,月球高纬度地区或广泛存在赤铁矿。嫦娥五号样品研究首次发现,撞击成因的亚微米级磁铁矿以及在撞击玻璃质中发现Fe3+的赋存等证据。这说明,月球表面在外部撞击主导的改造过程中,存在局部偏氧化环境。但是,月球是否存在强氧化矿物如赤铁矿,缺乏直接的矿物学证据;月球表面是否广泛存在氧化作用,以及氧化特征矿物存在较大争议。

SPA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之一,其形成伴随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为探讨月球表面氧化反应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实验室。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SPA盆地内部返回月壤样品,为发现大型撞击事件中强氧化物提供了契机。

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月壤中首次发现了微米级赤铁矿,通过微区电子显微谱学、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和拉曼光谱等技术联用,确认了赤铁矿颗粒的晶格结构以及独特的产状特征,证实其为月球原生矿物

团队进一步提出,赤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月球历史上的大型撞击事件相关。大型撞击的高温使月表物质气化,形成瞬时高氧逸度气相环境,导致陨硫铁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脱硫反应。铁离子在高氧逸度环境中被氧化,经历气相沉积过程后,形成微米级晶质的赤铁矿,同时共生形成了具有磁性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

月球表面如SPA盆地西北部,广泛存在磁异常这一特殊的地质特征,其成因尚未得到有效解释。

这一研究或为月表磁异常的载体和演化过程提供关键样品证据。

论文链接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和磁赤铁矿

嫦娥六号月壤中铁氧化物形成过程示意图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