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合成生物技术治疗实体肿瘤的关键原理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陈立牵头,联合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肖意传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性阐释合成细菌靶向抗肿瘤的双效协同机制。 这一成果究破解了困扰学界百余年的细菌抗肿瘤机制难题。自...
2周前
0110

研究揭示流浪行星质量天体形成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邓洪平带领的国际合作科研团队,提出了形成流浪行星质量天体(PMOs)的全新机制。这些质量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神秘天体,既非传统恒星形成过程的产物,也非被驱逐的巨行星,而是通过...
2周前
0150

甲醇重整制氢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团队等在甲醇重整制氢方面取得进展。 绿色氢能在推动能源结构演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甲醇水蒸气重整(MSR)制氢是绿色氢能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高效、可持续和低环境影响等特点...
2周前
0110

研究揭示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新空间机制

森林为何具有如此高的生物多样性?在热带雨林中,数百种树木共存于同一片土地上,而温带森林却只由少数几种树木主导。何种力量使这些树种在长期竞争中保持稳定而不被强势物种淘汰?生态学研究认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作...
2周前
0110

科学家解析猕猴属复杂结构变异

2月26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毛亚飞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2周前
0100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帕金森病是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导致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如肌肉僵直、震颤、运动迟缓与认知障碍等。当前,帕金森病治疗主要依赖多巴胺替代疗法。这种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病情...
2周前
0110

研究揭示中国湿地40年景观时空变化特征

湿地是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探讨湿地长期变化特征有助于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当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亟需构建能够揭示中国湿地演变特征的高精度、长时序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数据集。 中国科...
2周前
0100

高效盐水分离和净化技术研究获进展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用于污水净化和海水脱盐的高效盐水分离和净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二维材料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分离膜领域备受关注。理想的二维材料膜应具备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分子传输能力...
2周前
0140

球状星团的高速星为中等质量黑洞存在提供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提出通过搜寻因“引力弹弓”效应(希尔机制)从球状星团中被弹射的高速星,为“隐匿”已久的中等质量黑洞提供直接证据。该团队基于欧洲航天局盖亚空间探测器和我国郭守...
2周前
090

科学家发现珠江源头正式报道的第一鱼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了关于中泥盆世沟鳞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报道了在...
2周前
0100

科学家发现中生代蝎化石——龙城热河蝎

热河生物群因发现多种特异埋藏化石而闻名于世,包括带羽毛的恐龙、早期鸟类、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翼龙、节肢动物、植物化石等,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热河生物群的节肢动物主要以昆虫和甲壳类为...
2周前
0100

有机自旋电子器件磁响应信号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向南团队在有机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基于电光补偿策略,实现了室温下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磁响应信号的宽范围调控以及器件的多功能性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Ro...
2周前
0160

新研究实现结构多样化复杂鞘糖脂高效制备

鞘糖脂是两亲性的复杂生物分子,其结构特征为亲水性糖链通过糖苷键与疏水性脂质共价连接。该类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和组织中,参与细胞识别、免疫逃逸、病原体感染与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但是,糖鞘脂具有异质性...
2周前
090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2024年5月27日,“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在邻近星系即小麦哲伦云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获取了源爆发期间更详...
2周前
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