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在EE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联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Peter Müller-Buschbaum教授、美国先进光源(ALS)Carolin M. Sutter-Fella教授以及德国卡尔斯鲁厄... 科研动态 3周前02120
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二届ACM国际纳米尺度计算与通信会议在我校举办 10月23日─25日,第十二届ACM国际纳米尺度计算与通信会议(12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ale Computing and Communi... 科研动态 3周前02660
电子科技大学“寄宿制教育与高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0月27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寄宿制教育与高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水河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韩旭东出席。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学、社会学及区域发展领... 科研动态 3周前03240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谢基伟教授、周济林教授研究团队揭秘热木星的形成机制和潮汐演化 近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系外行星课题组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盖亚(Gaia)等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热木星出现率随年龄呈现出分段衰减的规律,揭示热木星是通过多种不同时标的机... 科研动态 3周前039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56)园艺学院茶叶创新团队在萜类物质提高茶树抗轮斑病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园艺学院茶叶创新团队围绕“萜类物质调控茶树抗轮斑病”展开系统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植物领域权威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与《Plant, Cell & Environmen... 科研动态 3周前05550
研究揭示键能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氨气选择性催化氧化(NH3-SCO)技术,可将NH3转化为N2,是控制NH3排放的关键方法。其目标是在低温下实现高转化率,并在高温下保持高选择性。目前,为推进NH3-SCO技术发展,亟需构建高活性、高... 科研动态 3周前03680
研究发现电场调控的负极界面相可提高锂电池快充性能 锂离子电池应用主要归功于,其在电极-电解液界面处形成良好的钝化膜(又称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阻止了界面副反应。通常,SEI膜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成分,包含多种理化性质显著差异的有机与无机、结晶与非晶物... 科研动态 3周前03200
研究揭示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下的低角度俯冲和大逆冲构造 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典型的活动碰撞造山带。为阐明该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其中,俯冲印度板块的几何形态被视为约束这些模型的重要因素,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结构,被认... 科研动态 3周前04040
SFTSV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一种蜱传高致病性布尼亚病毒,可引起高热、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获批疫苗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在病毒生命周期中,核衣壳蛋白(NP)通过结... 科研动态 3周前04040
研究揭示调控团聚体尺度养分储量可提升黑土土壤质量内在机制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是重要种植模式,对保障粮食稳产与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科学施肥改善黑土结构、恢复土壤质量,是亟待破解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 科研动态 3周前03080
研究构建中国猕猴表型遗传资源平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设的猕猴生物资源库通过系统性基因组与表型数据分析,构建了覆盖900余只中国猕猴的表型遗传资源平台。这一进展将为提升生物医药研究的精准度和可重复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创新药物研... 科研动态 3周前05880
研究揭示陆生植物氮同化的碳消耗及其气候响应新机制 植物获取土壤氮和体内氮同化,需要消耗光合吸收的碳。生物化学研究表明,植物同化硝酸根、铵根和溶解有机氮的理论碳消耗平均为5.81g-C/g-N、4.32g-C/g-N、2.16g-C/g-N。 此前,中... 科研动态 3周前02160
科研人员在植物底盘系统中实现小檗碱从头合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利用植物底盘本氏烟草,完整重建小檗碱的生物合成全途径,实现了这一复杂天然产物的从头合成。 小檗碱是具有药理活性的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可应用于... 科研动态 3周前04640
研究揭示南海北部中全新世关键转折期相对海平面时空变化及机制 中全新世早期的远场相对海平面记录,对揭示自然背景下海平面变化规律、冰盖消融过程,以及地球系统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南海北部长期缺乏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平面数据,制约了学界对该区域海平面变化驱动... 科研动态 3周前03260
本征低介电-高导热聚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高频通信和人工智能推动了微电子器件向高速传输、集成化、小型化方向发展。然而,电子器件性能提升也带来了电子串扰、阻-容延迟及热量积累等问题。因此,亟需实现兼具低介电常数(Dk)、低介电损耗(Df)及高导... 科研动态 3周前02410
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相变调控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为实现高原子利用率和催化效率,工业催化剂的活性核心组分通常是纳米尺寸。理解催化剂纳米颗粒反应条件下的物相演化行为,对可持续能源技术中催化剂理性设计具有意义。铁基催化剂应用广泛,可用于合成气转化及CO2... 科研动态 3周前02800
南大洋增暖研究获进展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系统因温室气体累积而吸收的多余热量超过90%被储存在海洋中。其中,南大洋对全球海洋热储的贡献达60%,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热量阀门”。南大洋增暖的纬向结构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 科研动态 3周前03990
微生物生活史策略的权衡驱动喀斯特植被恢复中的土壤碳循环过程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功能区。近年来,喀斯特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研究证实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生物多样性,但在恢复过程中,介导碳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多样... 科研动态 3周前02620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郭仰东、张娜团队解析番茄生长和防御动态平衡密码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郭仰东、张娜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 The Plant Cell 发表研究论文Fine-Tuning of MYC2-Mediated Botrytis Defense Res... 科研动态 3周前02990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王祥教授与资环学院汪杰团队在微塑料介导的土壤碳循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微塑料多样性通过抑制微生物残体碳积累降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稳定性 近日,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祥教授课题组联合资源与环境学院汪杰课题组,在土壤碳对微塑料输入响应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微塑料多样性通过抑制微生物残体碳积累降低矿物结合态碳稳定性》(Mi... 科研动态 3周前04620
中国科大实现多体量子速度极限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极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通过高精度地控制量子系统演化时间,直接测量了量子系统演化速度,实现了基于可观测量的多体量子速度极限。该成果10月3... 科研动态 3周前02750
清华大学物理系于浦课题组合作在反铁磁极化金属关联物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于浦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关联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高质量双层钙钛矿结构Sr3Co2O7单晶薄膜,在该材料中实现了反铁磁性、结构极性与金属性三种传统上不... 科研动态 3周前04330
作物基因表达精准预测工具助力小麦智能育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一款深度学习框架DeepWheat,可实现跨组织、跨品种的基因表达精准预测,为作物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预测工具。相关研究成... 科研动态 3周前02740
姿态估计算法助力奶牛跛行早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创新团队提出了一种自顶向下的深度神经网络,可在复杂场景下同步完成奶牛目标检测、姿态估计和跛行识别任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计算机与电子(Com... 科研动态 3周前02380
草地贪夜蛾应对农药胁迫的生存权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常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生殖与迁飞行为的影响及其关键调控机制,为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科研动态 3周前02370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朱彤团队发现鞘脂参与不适宜温度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潜在机制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极端低温与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算,2019年全球范围内因不适宜温度(低温和高温)导致的早逝人数达169万... 科研动态 3周前0278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冀豪栋团队取得研究新进展 近日,深圳研究生院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冀豪栋助理教授团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尽管通过光催化还原CO2产生CO等高附加值化学品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条可持续路径,但在传统的体相光催化剂中,电荷分离... 科研动态 3周前04320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宋晓东团队和心理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团队取得全球结构全波形反演层析成像突破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宋晓东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朱毅鑫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及人工智能地球物理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基于物理感知深度学习... 科研动态 3周前04450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郎宁团队发现术前MRI影像可揭示肿瘤侵袭高危区 2025年10月2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郎宁教授团队在Radiology发表题为《基于MRI嵌套生境影像分析的原发性脊柱肿瘤无进展生存期预测》(“MRI-based Habitat Analysis ... 科研动态 3周前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