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生物炭阻控氟啶草酮后茬药害的绿色修复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围绕典型长残留除草剂氟啶草酮的后茬药害修复开展研究,提出利用生物炭高效吸附并强化土壤微生物降解的阻控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炭(Bioc...
水稻自噬组分通过非自噬途径调控免疫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发现水稻自噬的两个核心蛋白通过相反调控小G蛋白活性介导稻瘟病抗性,揭示自噬蛋白通过非经典自噬途径调控免疫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打造有害生物治理“新疆方案” 筑牢植物生物安全西北屏障
文章导读 新疆农业正面临外来入侵生物和病虫害的隐形威胁,如何筑牢生物安全屏障?7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召开科技援疆会议,院士吴孔明、陈学庚领衔,聚焦防控新策略。植保所总结多年成效,未来通过库尔...
新方法可实现链霉菌药物高效生物制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通过解析链霉菌天然产物合成调控机理,建立了重塑转录调控网络、实现产物产量和合成效率突破性提升的新策略,为链霉菌药物高效生物制造提供关...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重塑棉铃虫产卵行为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揭示了二氧化碳作为关键化学信号调控棉铃虫产卵行为的分子及神经机制。研究发现,棉铃虫通过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浓度定位产卵位点,优先选择高浓度嫩叶以提升后代适应性。但大...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阿维菌素的绿色制造新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创新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阿维菌素,优化培养基成分及关键工艺参数,建立浅盘连续发酵策略,缩短延滞期并降低生产成本8.38%。研究显示,固体发酵物具有作为微生物农药的应用潜力...
蚜虫抵御哺乳动物的“热力警报”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阐明了蚜虫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通道感知哺乳动物呼出的热气流、从而实现高效逃逸行为的分子机制,为理解昆虫对环境温度的适应...
真菌通过RNA干扰介导DNA甲基化抵御病毒入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首次揭示,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指令自身的RNA防御系统---RNA干扰(RNAi)对入侵病毒的DNA进行精准甲基化标记,从而有效抵御病毒侵...
植物线虫分泌“间谍蛋白”破坏宿主免疫系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线虫与细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团队研究发现,植物寄生线虫分泌的效应蛋白可以通过劫持宿主泛素化途径破坏宿主的防御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和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发现一个抗病毒因子的敲除实现了植物生长更快和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蛋白的表达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