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田晖课题组利用“中国天眼”首次捕获恒星黑子区射电暴信号 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及其博士生张佳乐为主的合作研究团队在恒星磁活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中国天眼”(即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射电观测,该团队在M型恒星...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300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高健团队和合作者在《自然·天文》发文揭示“创生之柱”中新生恒星的形成奥秘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高健团队与云南大学教授陈丙秋团队利用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超高清观测数据,在著名的“创生之柱”中发现了大量新生恒星,并为“触发式恒星形成”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观测...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98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源和刘阳课题组在蜂窝晶格磁性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实验研究团队针对高质量的Na2Co2TeO6单晶样品,确认其在低温下的磁基态为带有周期性自旋涡旋结构的三波矢态,并观测到与之相关的磁光演生现象。研究成果以《Na...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78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45)园艺学院马锋旺教授团队在VQ-WRKY复合体调控苹果耐盐性的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园艺学院马锋旺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题为“The MdVQ17/MdVQ37-MdWRKY100 module coordinates apple salt tole...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720
中国科大提出并实验验证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的资源理论框架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与复旦大学周游、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Alioscia Hamma等人合作,在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measurement-basedquantumcomput...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310
碳足迹智能核算研究取得进展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碳核算的效率与精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因高度依赖人工、知识门槛高、流程割裂等痛点,已成为制约碳核算研究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科学...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840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陈增兵、尹华磊团队实现具有可拓展性的高效量子秘密共享 近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陈增兵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态构筑与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尹华磊副教授团队实现了一种兼具高效率和可拓展性的...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180
西安交大郗凯团队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锂金属负极因其超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¹)和最低电化学电位(-3.04 V vs. SHE),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体系的核心组件。然而,其“无宿主”特性导致在锂沉积过程中易形成枝晶...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650
研究实现结核分枝杆菌阿拉伯半乳聚糖高达92糖的一锅法合成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重要疾病,至今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结核分枝杆菌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蜡状细胞壁,对化学治疗药物的进入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屏障。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是当前一线抗结核...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120
西安交大宋江选团队在大规模储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然而,此类新能源受自然条件影响,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不可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接入电网与广泛应用。水系有机液...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500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实验室成果获“ACM交互式、移动、可穿戴和普适计算技术领域期刊”杰出论文奖 10月15日,在ACM普适与泛在计算国际联合会议(UbiComp 2025)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研究所合作论文“普适治疗师:可支持日常活...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750
AI提升南山射电望远镜大气修正精度 受空气密度和水汽含量变化的影响,宇宙中的电磁波在穿越地球大气时传播速度会减慢,从而产生对流层延迟。这种延迟被认为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来源。如何精...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560
研究发现亚洲干旱区生态健康时空变化特征 土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占地球陆地面积41%的干旱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土地退化零增长(LDN)作为关键目标,要求在土地退化与恢复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然而,以往针对亚洲干旱区...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450
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王启宁教授课题组在穿戴式机器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水下外骨骼机器人系统 近日,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王启宁教授课题组在穿戴式机器人及人机耦合效能增强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制出首款便携式潜水辅助外骨骼机器人系统,通过提供膝关节助力,显著降低了潜水过程中的空气消耗与肌肉激活...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070
研究揭示东方蜜蜂多样性丧失和农药抗性演化 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并对蜜蜂等传粉昆虫造成威胁。通常,昆虫长期监测数据缺乏统一且可重复的采样方法,使学界对当前物种状况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博物馆标本中蕴含的遗传信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目标物种及其群...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63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文静、高宇南课题组与合作者实现亚皮秒激子极化激元拓扑相变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文静、高宇南、龚旗煌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实现了非线性激子极化激元超晶格的超快拓扑相变,为构建...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640
科学家解析啤酒花生成手性α-苦味酸分子机制 啤酒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萜类化合物赋予啤酒独特的香气,α-苦味酸赋予啤酒标志性的苦味。虽然α-苦味酸的上游合成途径早已被解析,其催化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酶,α-苦味酸合成酶(BAS)候选基因也在十余年前...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840
科研人员绘制11种金属离子蛋白质组图谱并揭示铜离子调控PGK1新机制 金属蛋白约占整个蛋白质组三分之一及以上,参与调控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其中,金属离子在蛋白质结构稳定、催化反应、功能调控以及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现有金属蛋白组学研究存在分析深度不足、金属结合...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620
武汉大学刘晓泽团队在单步声子上转换的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物轩)近日,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刊登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晓泽团队关于声子辅助上转换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Giant single-step...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430
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传输层优化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旭团队,在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传输层优化方面取得进展,实现了太阳电池器件效率与稳定性的双重突破。 此前,团队通过均质化钙钛矿吸收层中的阳离子分布...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490
生态所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耦合协调度评价 及关键驱动因素识别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图1 研究路线图 图2 系统结构分析 图3 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 全面评估干旱内陆河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变化趋势,并识别关键驱动因素,对于保障流域生态安全、推动系统性治理并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460
武汉大学刘燕群课题组在产前抑郁与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通讯员范肖肖)近日,武汉大学护理学院刘燕群课题组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发表题为“Prenatal depression-associated gut microbiot...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670
西安交大前沿院何刚教授科研团队 在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RFBs)因其资源丰富、分子结构可调、本征安全性高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可再生能源从辅助能源向主导能源的转变。电解液作为液流电池的...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950
研究提出超越德拜的声子统一理论 声子是晶格振动能量量子化的准粒子。德拜理论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仅适用于线性色散声子。经典德拜理论存在两大局限性:一是范霍夫奇点(VHS),二是玻色峰(BP)。此前,关于玻色峰的物理起源及其与...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030
森环森保所阐明气候变化下生境树与海南 长臂猿的耦合机制及协同保护路径 图1 不同气候情景下海南长臂猿空间分布的关键驱动因素 图2 不同气候情景下海南长臂猿适宜生境和生境树热点叠加 热带森林中的生境树(食源和夜宿树种)是灵长类动物生存与繁殖的核心资源,其空间分布易受环境变...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830
西安交大洪军、李宝童教授团队在“热路由网”领域取得新进展 随着高功率密度装备的迅猛发展,传统热控系统已逼近物理极限。在此背景下,“热路由网”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构想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将热量视为一种可编程资源,通过“智慧路由”与“精准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制约...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613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宏政课题组与合作者实现时间回旋晶体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赵宏政助理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非平衡物相及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中的碳-13核自旋作为量子模拟器,通过含时驱动实现一类全新非平衡物...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980
南开团队在phi介子和中性K介子精确测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讯员 程丹)10月15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赵明刚教授与中科院高能所董燎原研究员、李海波研究员及郑州大学柯百谦教授合作,基于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在奇异粲介子阈值附近采集的数据样本...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860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院外籍博士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亮点封面研究论文:波长依赖的双模式光电探测器件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巫江教授团队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杂志上发表题为“Ytterbium Dopant-Manipulated Neuro...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