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洪军、李宝童教授团队在“热路由网”领域取得新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如果热量能像电流一样被“编程”,世界将怎样?西安交大团队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他们突破了百年傅里叶定律的对称束缚,受曼陀罗花启发,首创“热p-n结”模型,成功制造出近乎完美的“热二极管”。正向传热时,它是热流的高速公路;反向时,则变成一堵无法逾越的墙。这项颠覆性成果,为攻克尖端装备的“热瓶颈”及发展热逻辑器件、智能热防护等提供了革命性的设计范式。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随着高功率密度装备的迅猛发展,传统热控系统已逼近物理极限。在此背景下,“热路由网”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构想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将热量视为一种可编程资源,通过“智慧路由”与“精准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制约尖端装备发展的“热瓶颈”问题。在经典热传导理论中,热传递行为严格遵循傅里叶定律,即热流方向完全由温度梯度决定,呈现出高度的对称性与方向无关性。如何突破这种对称传热的固有模式,实现对热流的定向引导与灵活调控,进而构建具有“热路由”功能的非互易热传递系统,已成为当今热控技术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西安交大洪军、李宝童教授团队在“热路由网”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1 基于定向质量流的非互易热传递原理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洪军教授、李宝童教授团队首创了基于异质材料协同热膨胀的“热p-n结”物理模型,通过构建定向质量场成功实现了宏观热二极管。该研究建立了热学系统中“定向质量场”与电学中“内置电场”的理论对应关系,揭示了正/负热膨胀材料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净质量流对系统热导率分布的调控机制,从而打破热传递的空间反演对称性。基于此理论突破,团队受曼陀罗花螺旋生长启发,设计了具有四重旋转对称性的仿生手性超材料单元,将等效热膨胀系数提升至基体材料的7.7倍,并通过引入“可变域边界”,在303-393 K的宽温区内实现了理想热整流效应(整流比η=1)。基于该原理设计的热二极管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在正向传热时,热流密度高达19232 W/m²,系统呈现高效导通状态;而在反向传热时,热流被抑制至接近零值,表现出近乎完美的阻断特性。该研究不仅解决了宏观尺度非互易热传递的实现难题,更为热逻辑器件、智能热防护装甲和热隐身技术等前沿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范式与解决方案。

西安交大洪军、李宝童教授团队在“热路由网”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2 热二极管的数值验证和实验演示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2)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跃博士生,通讯作者为李宝童教授、洪军教授。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7537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