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研究揭示多元素耦合对土壤能量持留能力的控制机理
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供给消费者。植物死亡后其残体输入土壤,形成土壤有机碳库,构成土壤主要能量来源。土壤有机碳能量大小与有机碳自身特性和多元素循环相关。而土壤持留能量的能力受何种因素...
研究发现来自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的400GeV延滞光子并推断星系际磁场强度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费米卫星大面积伽马射线望远镜(Fermi-LA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来自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方向的400 GeV光子,并利用这一观测发现实现了星系际磁场...
武汉大学我校公共卫生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近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国际项目主任黎浩教授主持申报的“中澳全球健康青年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项资助。根据项目设计,自2025年起,武汉大学在未来...
新研究发现捕食者与猎物共用化学报警信号
黑尾胡蜂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是体形最大的胡蜂之一,有剧毒。黑尾胡蜂的雌蜂有着8毫米毒针,与毒针相连的毒腺储藏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进而可能致使肝肾衰竭。黑尾胡蜂在攻击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国重左西年教授联合国际合作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文 揭示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的皮层注意网络成熟机制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脑损伤模型对于理解人类脑功能具有非常意义。临床发现左脑额下回损伤的病人发音困难和其他言语生成能力受损,从而实现了经典语言功能部位“布洛卡区”定位。在人类患者脑损伤研究中,损伤部...
中科院研发新型固态电解质可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
12月5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开发了一种高结晶性无离子聚环氧乙烷(PEO)固态电解质,通过自适应离子扩散现象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显著提升了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储能材料》(Ene...
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刊发陈波教授文章
(通讯员王徵)《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1期刊发我校哲学学院陈波教授文章《我们为什么“必须”和“应该”——架通从“是”到“应该”的桥梁》。陈波教授连续两年在该刊发文(去年发表《哲学:知识还是智慧...
西北研究院提出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水生产力提升方法
绿洲是干旱区的组成单元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国土空间。水资源是维持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绿洲系统的关键。而绿洲扩张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矛盾,影响了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有研究认为,在剖析绿洲水...
英首次证实磷烯纳米带具备室温磁性与半导体特性
3月12日,据Nature期刊网站消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证明了磷烯纳米带(phosphorene nanoribbons,PNRs)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宏观磁性,且这种宏观磁性与半导体特性之间...
柔性传感器大面阵可控制备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柔性传感器因轻质超薄、柔弹共形、设计自由度大、易于大面阵分布式感知等特性,已成为智能制造、健康医疗等领域下一代信息感知的核心。然而,在不牺牲传感性能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柔性传感器由“实验室级”向“工程化...
研究揭示主观认知下降老年人记忆提取客观损伤的神经机制
老年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主观认知下降是自我报告的认知能力下降,但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正常,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极早期阶段。有研究从分子影像、静息态fMRI等角度发...
碎裂函数实验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在部分子碎裂函数和标准模型的量子色动力学(QCD)因子化定理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QCD是描述部分子(夸克和胶子)间强相互作用的理...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式开工建设
1月1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工。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建设,共布局10条束线和22个应用终端。本次开工建设的6条束线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负责,另外4条束线将在陕西...
科研人员研制出新一代高精度极低温红外目标模拟系统
4月2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高精度极低温红外目标模拟系统交付。 该系统可模拟大视场红外目标与极低温冷黑背景的同步场景,主要用于红外系统的极限探测能力和灵敏度测试领域,解决了半...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服务代理池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服务业是许多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服务质量不高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医疗、呼叫中心等顾客密集型服务中,提升服务质量往往意味着服务时间的延长,进而加重服务系...
芬兰开发了生物工程催化结构制氢技术
12月11日,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光合生物工程催化(PBC)结构促进绿藻光照制氢,为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环境与科学》(Energy & Env...
山东大学于伟泳教授团队与材料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合作在高分子化学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化学与化工学院于伟泳教授、张洁教授与材料学院周传健教授、王华教授,集成电路学院王凌云研究员在高分子化学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领域深入合作,取得系列成果,发表在Adv. Mater.、Angew. Chem...
科学家发现迄今铕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施建荣团队联合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圣母大学和美国核天体物理中心的科研人员,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中发现了一颗目前人类已知的铕元素含量...
热林所申报的桉树“热林518”国家良种通过审定
在国家林草局公布的2024年度林木良种名录中,热林所和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热林518”尾叶桉(国S-SC-EU-004-2024)通过审定,成为桉属树种第二个通过审定的国家良种,也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可以集成到XR系统中的可穿戴触觉人造肌肉皮肤HAMS
10月25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提出了一种可以集成到增强现实(XR)系统中的可穿戴触觉人造肌肉皮肤HAMS,不仅能增强XR系统的沉浸感,而且在娱...
茶叶所3项成果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11月22日,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10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3项成果分获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 茶深...
2025年起,国自然不再唯”水文派”论
实验室的打印机嗡嗡作响,李教授盯着刚出炉的论文清单苦笑。15篇SCI,却解决不了一个临床实际问题。”明年国自然还能申上吗?”他喃喃自语。此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楼里,一份...
生物物理所发表关于纳米酶催化医学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团队在《自然综述-生物工程》(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nanozymes for in vi...
山东大学解垩教授团队在共同富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解垩与博士研究生王溪合作研究成果《教育机会平等与共同富裕:兼论财政的调节作用》在权威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在线发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含长程力的有效力程展开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郭奉坤与电子科技大学杜孟林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解析纳入长程力引起的左手割线,自然推广了传统有效力程展开。研究以DD*系统为例,证明新方法用三个参数即可高精度描述低能散射...
南开团队抗肿瘤新药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记者 丛敏)记者获悉,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陈悦团队发明的候选新药ACT001,日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我国“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公...
美研究团队开发新型铂纳米催化剂用于重型燃料电池
3月24日,据《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网站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铂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膜电极组件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可将重型燃料...
北大研究人员利用深度学习预测病毒变异
当前,新病毒的出现愈发频繁,需要人类做出快速反应。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已用于辅助专家预测病毒,但现有计算方法受到其输入形式或功能不完整的限制,无法对不同的病毒变异驱动因素进行统一预测。对此,北京大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