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金鱼头瘤形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文章导读
千年来被视为金鱼最美特征的“头瘤”,竟与人类纤维化疾病同源?中科院团队首次揭秘:狮头金鱼标志性的肉瘤本质是皮肤纤维化结构,其形成源于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研究发现,代谢失衡会激活类炎症反应,导致TNF信号通路失调,进而引发胶原蛋白疯狂沉积与颅骨畸形增生。通过四层解剖结构解析和多组学验证,科学家不仅破解了头瘤隆起的细胞机制,更意外发现这一观赏性状与人类病理具有分子同源性。这项颠覆认知的研究,为攻克纤维化疾病惊现全新突破口。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金鱼起源于中国的双二倍体鲫,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人工驯养选择压力下,金鱼的体型、颜色和诸多外部特征均发生了突变,这些突变经过杂交重组和人工选择,最终形成超300个细分品种。金鱼的多样化表型使其成为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以及人类疾病研究的良好模型。头瘤作为金鱼最具代表性的观赏性状之一,表现为头部乃至鳃盖区域的表皮显著增厚。然而,头瘤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发育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发现,狮头金鱼的头瘤本质上是一种皮肤纤维化结构,富含纤维型胶原蛋白。研究揭示,花生四烯酸代谢下调,通过引起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促进胶原蛋白异常沉积与颅骨结构改变,从而驱动头瘤形态发生。
研究团队阐释了头瘤的四层解剖结构,包括致密层、海绵层、外膜层和上皮细胞层。其中,海绵层中的大量胶原蛋白沉积和上皮细胞层的增殖是导致头瘤隆起的关键因素。组织学分析显示,头瘤中存在大量的纤维型胶原堆积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多组学数据进一步表明,细胞外基质和糖酵解通路上调,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下调。这证实了狮头金鱼的头瘤属于一种皮肤纤维化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下调会激活类炎症反应,导致TNF信号通路在头瘤快速发育阶段下调,进而促进胶原蛋白沉积并诱导上皮细胞增殖,这构成头瘤形态发生的重要驱动机制。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狮头金鱼头瘤形态发生过程中,还伴随颅骨不规则增生与异常骨性凸起。实验结果证实了TNF与破骨细胞分化之间的调控关系,揭示了头骨形态改变的潜在分子机制,阐明了其为头瘤后期附着所提供的结构性基础。
该研究解析了金鱼头瘤形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为观赏鱼性状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类纤维化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Research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的支持。

狮头金鱼头瘤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示意图

金鱼头瘤的形态发生伴随着不规则颅骨凸起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