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治疗新靶点
文章导读
肝癌治疗迎来重大突破!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传统靶向药总在耐药性面前败下阵来?中科院最新研究揭晓答案:恶性肝癌细胞竟会"伪装"成正常肝细胞再生机制,却偷偷关闭了抑制肿瘤的关键开关。科研团队精准锁定三大代谢酶靶点,并发现联合使用维生素A衍生物,可同时切断癌细胞能量供给与自我更新能力。动物实验显示,这种双管齐下的新疗法效果远超现有药物,为攻克肝癌耐药难题开辟全新路径。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武林团队,揭示了肝细胞癌(肝癌)与良性肝再生过程的代谢机制的差异,发现通过联合靶向特定代谢酶与维生素A衍生物,可实现比现有靶向药物更高效的肝癌抑制效果,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肝细胞癌的恶性增殖机制与正常肝组织再生修复过程存在差异。传统治疗手段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明显,因此亟需研发更精准的治疗策略。科研团队对比肝癌细胞与良性再生肝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锁定六个关键代谢酶来开展研究。研究显示,这些酶在肝癌中异常活跃,推动癌细胞快速合成生物大分子,并实现恶性增殖。其中,ATP柠檬酸裂解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胸苷酸合成酶位于代谢通路上游,成为抑制肝癌增殖的“黄金靶点”。同时,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视黄醇代谢通路受阻,导致其代谢产物视黄酸水平下降,而视黄酸恰好是抑制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关键因子。
基于上述发现,团队设计出“代谢酶抑制剂+视黄酸”联合疗法。通过特异性抑制前述三种代谢酶阻断癌细胞“能量工厂”,同时补充视黄酸抑制肿瘤干细胞再生。实验显示,这一组合疗法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在动物模型中更展现出比索拉非尼更强的肿瘤抑制效果。
这一研究克服了传统单靶点治疗的局限,通过精准打击肝癌代谢网络中的多个关键节点,实现了抑制增殖到阻断再生的双重作用。该成果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联合用药策略,并为其他代谢异常相关癌症的研究提供了范式。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上。

干预靶点调控机制示意图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