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水下仿生多模态拓扑液晶凝胶剪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彭晨晖教授、蒋景华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冯帆教授团队合作,针对软体机器人在水下如何高效、无缆、可编程地运动这一交叉领域的核心挑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单片式、光响应的水下拓扑液晶凝胶...
5天前
0480

M87黑洞新图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新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科学家首次在EHT数据中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
2周前
03390

研究提出宇宙学尺度宇称不守恒研究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弘明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彭威禮合作,自主开发出新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在初始条件中加入左右不对称(宇称不守恒)的矢量和张量信号,并发现这些信号在宇宙漫长的演化中留有可...
2周前
02820

南开大学,最新Science

据南开大学新闻网,近日,南开大学讲座教授中村荣一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Rapid, Low-temperature Nanodiamond Formation by Electr...
7天前
0920

科研人员分离并鉴定出一株新根瘤菌属新种

根瘤菌是典型的固氮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能诱导豆科植物根或茎形成根瘤并在根瘤内将氮气还原为氨,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生物固氮系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氮循环影响深远。截至目前,已知根瘤菌主要分布于...
2周前
03380

多孔钽金属植骨研究取得进展

骨损伤是临床常见难题,尤其在关节翻修、创伤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随不规则骨缺损。传统修复材料难以匹配复杂形态且力学适配性欠佳。此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体内外研究证实,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
2周前
02860

科学家定量重建过去200万年西南地区陆地温度变化

第四纪是见证人类迁徙与文明演化的关键地质时期。陆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陆地温度是刻画全球温度变化特征的重要方面。目前长尺度高分辨率的第四纪陆地年均温记录仍相对匮乏,妨碍了我们对全球温度变化模式、机...
2周前
02600

高灵敏度多光谱功能光声显微镜研制获进展

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OR-PAM)凭借光/声共聚焦实现细胞级、无标记活体成像,但长期受制于“光源昂贵、红光信号弱、声光耦合效率低”三大问题,限制了其在更深、更快、更广谱成像中的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
2周前
02460

研究提出日冕物质抛射自动三维重建新方法

日冕物质抛射是从太阳抛入行星际空间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团,是太阳系内最大尺度的能量释放活动,也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当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时,对地面和太空的设施造成损坏,产生经济损失。因此,探讨日...
2周前
01950

仿“蝉肋骨”造出高性能声学换能器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程群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明珠课题组合作,在仿生限域组装和声学换能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传统聚合物、金属、陶瓷声学换能器所用薄膜材料,往往难以同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
2周前
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