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申涛团队实现芳香烃中苄位C(sp³)-C(sp³)键的电氧化胺化反应 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申涛副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首次在无金属催化剂和外部氧化剂的条件下,通过电化学方法实现芳香烃中苄位C(sp³)-C(sp³)键的原子利用率高达200%的胺...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360
上海交大刘家旺团队通过同步动态动力学不对称转化与动力学拆分的钯催化碳膦偶联反应合成轴膦双手性三级膦氧化合物 上海交通大学刘家旺团队在《J. Am. Chem. Soc.》发表研究,首次采用钯催化碳膦偶联反应,同步实现动态动力学不对称转化与动力学拆分,高效合成兼具轴手性和膦中心手性的三级膦氧化物。该方法克服了...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90
马传贫病毒新型辅助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获揭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最新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编码一种新型辅助蛋白S4,其在病毒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研究显示,缺失S4编码基因显著抑制病毒粒子释放与复制,S4通过与宿主抗病毒因子te...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930
“可解释、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重大研究计划系列成果八—— 我国学者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癌症风险基因识别方法 我国学者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风险基因识别新方法RL-GenRisk,成功应用于肾透明细胞癌,新发现EGFR和PCLO两个风险基因。该方法将基因识别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10
基于人工智能的通用蛋白质工程方法成功开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蛋白质工程计算模拟方法AiCE,无需专属模型训练即可高效预测蛋白质的单点和组合突变。通过结合结构与进化约束,该方法在预测准确率和性能提升...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50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研究成果喜获国际顶级会议ISSTA2025杰出论文奖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与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任志磊教授团队的论文在ISSTA2025会议上获杰出论文奖。论文提出首个Gazebo机器人仿真器专用模糊测试框架GzFuzz,通过语法感知命令生成与强化学习机制...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150
我国学者发现极化高熵钙钛矿氧化物的巨电卡效应 我国学者发现极化高熵钙钛矿氧化物的巨电卡效应。上海交通大学钱小石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设计合成一种无铅钙钛矿电卡陶瓷材料,通过元素取代扰乱极性结构有序度,实现高温电场下的巨电卡效应。材料在...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690
原子核质量测量揭示新质子幻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质子数14在硅-22中为新幻数。此前理论预言硅-22应具有此特征,但因其实验测量难度大...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880
我国学者实现基于主动光学强度干涉的合成孔径成像 我国学者提出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通过多激光发射器阵列实现远距离赝热照明,结合可移动望远镜和单光子探测器测量目标反射光场的强度关联信息,开发了鲁棒的图像恢复算法,成功在1.36公里城市大气链路中重建出...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30
研究揭示全球季风区硅酸盐风化演变在冰期旋回中的碳循环效应 研究发现,冰期-间冰期尺度上,季风降水对全球季风区的硅酸盐风化起主导作用,东亚、南亚和非洲季风区的风化强度随岁差周期变动。相较间冰期,冰期硅酸盐风化消耗的CO2较少,因其温度较低。然而,研究指出风化碳...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680
高效低温脂肪酶计算设计与理性改造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盛翔团队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Johan Åqvist团队合作,研究低温脂肪酶pLipA与中温脂肪酶mLipA的催化机制。通过计算模拟与实验验证,发现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是p...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10
奥陶纪生物礁“爆发式”增长或为保存偏差假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近期揭示,奥陶纪生物礁“爆发式”增长可能并非真实演化事件,而是保存偏差所致。团队在湖北宜昌发现4.8亿年前最早的层孔海绵化石,但随后出现两千万年记录空白。通过大数...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860
山东大学首份镁环月面真值!山东大学揭示月球南极-艾肯盆地深部岩石类型及成因 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通过拉曼光谱技术分析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首次明确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镁环”区域的矿物组成,揭示该区域为以斜长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富镁亚铁苏长岩。表明撞击重塑过程混入了大量月壳...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140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国强团队开发新型正交转录突变系统 7月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国强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开发出新型正交转录突变系统(OTM)。该系统融合三种噬菌体RNA聚合酶与两种脱氨酶,可在转录过程中实现高效的C:G-T:A和A:T-G:C...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21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曲钧天团队在海洋小型化磁控液滴机器人领域取得新进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曲钧天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电磁线圈阵列的可编程操控平台,可用于毫米尺度下大规模、独立操控磁流体液滴机器人。该平台集成144个电磁线圈,结合视觉反馈与多线程软件架构,实现高精度、低...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140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韩建永团队攻克大家畜羊稳定胚胎上胚层干细胞建系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韩建永团队联合北京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成功攻克羊稳定胚胎上胚层干细胞建系技术,建立具有形成态和激发态多能性特征的两种新型羊胚胎干细胞系,并揭示其分子特性与分化能力。研究团队...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940
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王昊教授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王昊教授主持的课题《基于仿生色谱技术发现TGF-β与其受体互作抑制剂及抗肺纤维化研究》成功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该项目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40
中央民族大学《Research》发表中央民族大学程勇团队开发工程化外泌体技术结合基因治疗缓解抑郁症的研究成果 中央民族大学程勇团队在《Research》发表研究,开发出一种靶向外泌体技术,结合神经元特异性RVG蛋白与BDNF基因,成功将BDNF递送至小鼠大脑神经元,显著改善其抑郁样行为。该技术促进BDNF信号...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60
中国海洋大学在手性脂肪族多环化合物合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王洪玉教授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赵刚研究员合作,在手性脂肪族多环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突破。他们提出了一种银介导的对映选择性氮杂亲电去芳构化方法,使乙烯基萘类化合物与偶氮二甲酸酯发生[4...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640
中国海洋大学在动物骨骼造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 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与王师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研究,首次揭示无脊椎动物骨骼中普遍存在造血干细胞巢,挑战传统观念认为骨骼造血为脊椎动物特有。研究以贝类外骨骼为对象,发现其造血...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880
中国海洋大学在国际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刘颖颖副教授与綦惠磊、陆小飞教授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发表研究,探讨GPT模型在写作自动评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微调模型在中、高水平作文评分中与人类评分一致性较高,但低水平评分准确性不足...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87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大脑器交互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NNLS和T-AFFC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脑器交互团队在IEEE T-NNLS和T-AFFC发表两篇重要论文,提出L1-SGL与MMIF模型,用于解决情绪脑电识别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升解码性能与可靠性。L1-SGL通过图学习有效分离...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930
中山大学曹应姣团队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新靶点 中山大学曹应姣副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法尼醇受体(FXR)在Tfh细胞中具有关键作用,其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影响免疫应答,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研究指出,FXR缺失能显著抑制Tfh扩增...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060
中山大学刘建波团队研究氮-单氟甲基酰胺合成方法新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刘建波团队首次实现氮-单氟甲基酰胺的通用性合成,反应以AgF为氟源,直接将酰氯转化为N-CH2F酰胺,并保留原料手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实现四种类型反应,具有...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890
厦门大学科学的力量手机一拍榴莲“报数”,厦大马校团队AI打造“火眼金睛”!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团队研发AI视觉识别系统,成功试点应用于顶好榴莲园,实现手机拍摄后5秒内自动统计榴莲数量,替代原本耗时300秒的人工观察。技术突破榴莲青果与叶片颜色相近、高树远...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880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阿维菌素的绿色制造新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创新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阿维菌素,优化培养基成分及关键工艺参数,建立浅盘连续发酵策略,缩短延滞期并降低生产成本8.38%。研究显示,固体发酵物具有作为微生物农药的应用潜力...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900
研究提出基于仿生物理屏障的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团队提出一种基于仿生物理屏障的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通过温敏水凝胶构建T细胞“保护区”,可由近红外光触发相变,调节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蓄积...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20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主办2025年厌氧氨氧化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全国厌氧氨氧化+技术交流大会 2025年7月4日至6日,厌氧氨氧化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全国厌氧氨氧化+技术交流大会在山东大学举行。会议以“创新引领·碳氮共治·协同增效”为主题,多位国内外院士及学者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围绕氮循环微生物机制...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710
山东大学荀鲁盈/夏永振教授团队在超硫化物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荀鲁盈、夏永振教授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开发出基于AtBigR蛋白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AtBig...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030
山东大学张进涛教授团队在能源界面电化学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山东大学张进涛教授团队在能源界面电化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JACS与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研究提出“双d带中心协同调控”策略,构建P–CoSe₂@NC复...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1170